“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漫步在安源街头,笔直宽阔、干净整洁的路面让人舒心;马路上车辆文明礼让,文明出行蔚然成风;广场绿意盎然,绿油油的参天大树与蓝天碧水相映成趣;市场、车站以及各个公共场所,人们依照“一米线”有序排队,秩序井然……在安源镇,到处激荡着文明创建的春潮,遍地展现着文明幸福的画卷。 统一部署,汇聚创建合力 在创城中,该镇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构建起“领导带头、干部示范、社会助力”创建工作机制,综合运行“7个一”工作机制,确保创城工作长效常态化落实。成立1个指挥部,将12个测评项目划分为12条工作线和13个创建片区,明确创建工作责任,实现任务包干;制定1张作战图挂图作战,对照3大板块、88项测评内容等,分步骤、分阶段补短板、强弱项、固根本;确定1张网收集软件,对照测评标准,事前谋划,确保台账资料不缺项漏项、内容丰富;形成1本台账逐一销号,将存在的问题汇总形成整改任务台账,限时整改,逐一销号;制定1套调度制度,通过日分析、周汇总、旬调度推进创建工作;组织1系列全方位的模拟测评,邀请创城专家,进行实战模拟测评,分析梳理存在的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设立1个“不文明行为曝光台”,推行创城“月考评”,通过建章立制、完善机制,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补齐短板,增进民生福祉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该镇以改善民生福祉为宗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投资 1600 万元建设石板小学及中心幼儿园,投资 100 万元完善了曙光、十里、张家湾 3 所村小的基础设施,让群众足不出村即可享受高品质的优质教育。投入100 万元完成十里村胡家冲桥和石板二桥危桥改造工程;争取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建设资金360万元;投入400万元提升安源烈士陵园,公墓、游步道、景观亭全面升级;投入1500万元,对全镇农村饮水工程进行全覆盖,以点带面充分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出成果、出亮点。 生态保护持续发力。该镇坚持 “绿色 GDP”理念,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十里村低质林改造200 亩;抓好石板村、安源村、张家湾村森林抚育项目 4000 亩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启动安源河民办公助小型堤防加固工程、十里村千亩圩堤填塘压浸项目等。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在淘汰燃煤锅炉、提升餐饮油烟净化、禁烧秸秆、禁放烟花爆竹等方面持续发力;督促企业工地周边按照 “六个 100%”落实扬土治理;加强对主次干道和重点区域洒水降尘。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大对涉水企业监察力度,确保入河前污染源直排全控制;实现安源河综合治理全面见效,水质持续稳定达到三类水质;建立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站处理的垃圾回收处理机制,实现镇村基础共享、体系共建、环境共管。 厚植沃土,擦亮幸福底色 老旧小区改造,关乎百姓幸福。近年来,该镇斥资3000余万,对安源新村整体环境进行改造提升,道路硬化、绿化美化、楼道刷新、停车位规划、健身器材增设、文化广场升级……彻底改变了安源新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当前,乘着文明城市创建之势,该镇的老旧小区改造远不止这些。卫生死角没了,无处不在的“牛皮癣”也消失了,因“乱”闻名的老旧小区实现了“旧貌换新颜”,城镇中许多文明顽疾“老病号”接连“蝶变”重生。 漫步街头,你会发现,如今的安源镇,城市品质提升了,“颜值”更高了,生活更加舒适了。投资 3000 万元的燎原景观大道改造提升全面完成;投资 5000 万元对孔原大道提升改造;投资 1100 万元对萍高路(安源段)、军议路、319国道(安源段)道路、人行道、绿化、隔离带等进行全面整治;全启动全镇各村路面改造工程;对镇区内主次干道沿线房“平改坡亮装 ”…… 该镇以便利公共服务、美化镇容镇貌为工作重点,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立根塑魂,培育良好风尚 近年来,该镇以民风家风促社风,定期开展“家风小课堂”活动,通过分享身边小故事,传播好家风好家训;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创评活动,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成为一种风尚。 该镇针对基层服务阵地陈旧、服务能力不足的实际问题,构建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生活圈,为广大群众打造“红色驿站”。逐步完善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等七大服务平台,实行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等管理,在改造升级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送文明”“送文化”“送健康”“送新风” 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百花齐放。 全民创建,擦亮文明成色 该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先锋示范创建为抓手,组织开展“亮红心献爱心 战疫有我”、“我是安源河小青 巡河护河我助力”、“同爱一方热土 共建文明家园”等一系列特色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把志愿服务活动的触角深入到城镇的每一个角落,以行动为笔,用爱心作答,在举手投足间点亮文明。 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一群好人,满城春风。不离不弃背起丈夫四处求医的廖素丹成功入选中国好人;无臂江西好人詹彩霞在自身条件并不宽裕的基本上,仍为邻居家患脑癌小孩陈杰希小朋友捐钱凑手术费;捡到20万元现金不动心,主动报警归还失主江西好人刘望东……润物细无声。如今,礼让斑马线已经成为常态,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此起彼伏,在安源大地,处处涌动文明潮,处处唱响文明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