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区乡村医生有关情况调研报告 区政府副区长 韩晓刚 乡村医生是指获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且在村卫生室(所)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其主要职责是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以及防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指出,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补充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允许具有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临床医学、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等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结合上级有关指示精神,针对乡村医生队伍现状本人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以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湘东区下辖11个乡(镇、街)、127个行政村,村卫生室(所)共计174家,其中公有产权村卫生室110家。根据《江西省2016年村卫生室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2016年至今我区共培养村卫生室订单定向医学生43人。2019年我区注册乡村医生共有371人,其中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有283人(年龄31-40岁30人,41-50岁116人,51-60岁67人,60岁以上70人),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证书的有88人(年龄31-40岁9人,41-50岁64人,51-60岁5人,60岁以上10人)。今年,我区向上级申请公共卫生补助资金乡村医生数为264人,金额47.52万元;申请养老生活补贴乡村医生为218人,其中自愿退出154人,不愿退出64人,金额61.584万元。 二、相关案例 (一)我区考取了执业(助理)医师证的88个乡村医生中,愿意继续在村级卫生室(所)执业的仅有22人,剩余66人均在乡镇卫生院、区直医院或区外行医。欧阳波是一位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证的乡村医生,但由于生活所迫,目前已离开乡村医生岗位,他说:“我今年39岁,孩子还小,现在物价那么高,做乡村医生每月收入平均不到2000元,所有的收入都是要靠自己看了多少病人,做了多少公共卫生服务,养家糊口都很困难,就算考了职称收入也不见得有提高;到了医院上班后每月基本收入不低于2000元,还有绩效工资,最起码每月的工资会按时到账;考了职称的话,如果医院有职称职数,被医院聘用后工资和绩效都会提高。” (二)张定翻(65岁)、张先凡(73岁)两位均是广寒寨乡从业不少于40年的老乡村医生。两位老乡村医生均反映:“我们也想跟这些医院的医生一样退休,拿养老金,在家享福,不是我们舍不得离开乡村医生的岗位,做了那么多年的乡村医生,跟左右邻舍都有感情,在我们这种乡下地方,年轻的孩子都不愿意来当乡村医生。为什么呢?虽然现在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待遇低,一个乡村医生的收入还抵不过一个农民工。如果我们自愿退出乡村医生岗位,老百姓去哪里看病?期望各级政府能对此给予足够重视,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引导更多的年轻人来当村医。让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尽快实现全覆盖,让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更加快健康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乡村医生待遇低,村医队伍难稳定。一是村卫生室未实现一般诊疗费。虽然我区127个行政村均实现了医保结算,老百姓均能报到门诊费用,但是乡村医生没有诊疗收入。二是病源大幅减少。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村民进城打工或外出务工,常年在家人口大幅减少,从而导致病源减少;医保政策对村卫生室的冲击较大,当前病人完全自费看病的情况较少,加之很多村卫生室履行报销的能力较弱,又流失了一部分病源。三是新入职乡村医生心境难稳定,由于待遇低且不稳定,加上外界医院收入高诱惑大,很多人在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证后,会离开乡村医生队伍,另谋高就。 (二)业务能力难提高,村医前景不乐观。一是乡村需要“全科医生”,乡村医生应更注重实际诊疗技能和临床能力,但目前村医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以获得学历或行医资格为主,以临床培训为辅的一种短期形式,与村医的实际执业需求差距较大。二是部分培训不系统,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客观因素影响多,业务开展有差距。一是个别村因人口少、村室设置位置偏僻导致坐诊医生收入难以保障,乡村医生在家坐诊的情况偶有发生。同时,还有白竺乡崇源村、长坑村、水洋村、上江村、沙坪村、广寒寨乡高仓村6个村由于人口过少未设立村卫生室,由邻村卫生室开展接诊救治。二是个别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年龄过大,对电脑使用不够熟练,需请村委会或乡镇卫生院人员帮助报销门诊统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 四、两点建议 (一)利益事业并举,充实稳定人才队伍。建议各级政府提出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政策,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提高乡村医生收入,采取环境改善、待遇保障、职称晋升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确保乡村医生人才的引进和储备,通过提高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来解决老村医的后顾之忧,提高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和自豪感。 (二)强化系统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水平。要加强对村卫生室法人和负责人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驾驭整体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并对乡村医务工作者从业行为的规范管理,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医疗秩序和流程,教育和引导乡村医生爱岗敬业,改善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提升奉献意识和医德修养。通过业务培训、外出进修、鼓励等方式,提高乡村医生业务能力,全力建设一支精干、强大、稳定的乡村医生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