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全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调研报告 ———湘东区优化五个环境推进“五型”政府建设 今年以来,湘东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五型”政府建设要求,围绕打造“全力建设全国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省份”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的决策部署,以优化“五个环境”为抓手,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先后获评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全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优秀县区、全省利用省外项目资金先进单位、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县区、全省首批美丽宜居试点建设县区、江西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表彰项目县(市、区)等先进荣誉。今年8月,省委刘奇书记和易炼红省长先后亲临湘东视察指导,对我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环境整治、重点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基层党建等方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考评先进县区(一类县区)。在11月份全市2019-2020年“五年新跨越”项目观摩中,湘东区跃升全市第一名。 一、以更优质的营商环境,让项目纷至沓来 以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做到服务客商“零距离”、办事效率“零延误”、项目入驻“零障碍”、生产经营“零干扰”,全力提升服务质量,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湘东工业园获评全省“第一届十佳优化营商环境工业园区”。 招大引强实现新的突破。今年以来,新引进4个“5020”项目(分别为世界机械企业500强、亚洲品牌500强人民电器投资21亿元的先进陶瓷科创项目;谱奇电子科技与江华环保共同投资22亿元的高性能氧化铝陶瓷和VOC处理智能装备项目;怡钛积科技投资21亿元的DBEF增亮膜及配套智能制造工厂项目,该技术国内唯一、世界第二;投资21亿元的盛显科技光电显示智能产业项目)。11月,投资70亿元的旭阳集团焦化玻璃循环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湘东。 项目建设展现新的速度。坚持每月16日项目建设调度日,区四套班子强力推动各个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盛显科技、锐陆光电从动工到建成试产仅用90余天,零799艺术区从一片荒坡地到建成投入使用仅用100天,萍水河“一河两岸”生态走廊建成仅用150天,福斯特半导体产业园龙芯微科技从动工到建成投产仅用180天,跑出了项目建设的新速度。 产业发展体现新的高度。以区长为链长的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切实保障了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延伸。随着龙芯微科技项目今年9月竣工投产,锐陆半导体材料、盛显科技、欧拓帕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落户智能制造产业园,光电科技、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聚集。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电子信息企业18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2家(长益光电、防管家),规模以上企业7家。今年1-10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0.1%,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24%。 二、以更贴心的创新环境,让人才趋之若鹜 坚持打造最优人才创新环境,探索“政府+科学家+企业家”合作模式,推动技术、资金、政策、环境、服务等创业创新要素聚集,形成更完整高效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激发企业与人才科创活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大手笔谋划开辟科技创新格局。投资1.2亿元打造工陶科创平台,引进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产业工程研究院、江西萍乡先进陶瓷研究院、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萍乡分中心,形成“两院一中心”的科技创新格局。引进清华大学、佛山陶瓷研究所等大学、科研院所设立流动专家工作站。与浙江大学签署光电产业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 高规格待遇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利用科创平台形成强有力的人才磁场,不仅为所有进驻的科创团队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实验设备,实现科研团队拎包入驻,还对入驻的科创团队免费提供人才公寓,安排工作餐,报销往返差旅费,发放生活津贴等全方位的服务。截止目前,科创平台已入驻研发人员52人,其中教授及教授级高工16人,实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数量和质量新突破。 大力度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团队。通过连续性、稳定性创新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每年补助上海大学研究团队运营费用600万元,连续支持3年,每年补助山东工陶院研发团队运营费用400万元,连续支持5年。目前,科创平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已经初步显现,上海院已与7家企业组建了工业陶瓷产业创新联盟,目前已有三项合作取得重要进展。 三、以更宜居的生活环境,让湘东人气攀升 按照“完善功能、打造亮点、突出特色、提升品位”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和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以城乡品质不断提升吸引“湘东人回家”。 全面打开城市发展框架。促进了滨河新区、大桥片区、麻山生态新区、老城区等城市板块融合发展。城市建设投资总额37.27亿元,其中,投入5.8亿元启动大桥片区棚户区改造,仅用28天全面完成428户房屋征收任务,征拆速度不断刷新;投入6000余万元开展老城区建筑风貌治理,对污水管网、外墙屋面、停车泊位进行全面改造,老城区功能更为完善、配套更加齐全、颜值更加宜人。 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继龙舟公园、云程学校等一批配套功能设施全面完工后,投资1.3亿元的区体育馆、投资4.8亿元的区人民医院、投资2亿元的滨河新区路网建设也基本完成;投资3.5亿元的区文化会议中心、投资2亿元的华天大酒店等项目顺利推进;怀安公园、云程公园建设高质量完成,城市颜值更加宜人;铁路下穿线工程正在加紧施工,湘东城区至萍乡市中心城区的又一条主通道即将全线贯通。新开通51路公交线路连接三个县区行政中心,成为全市运行里程最长、票价最低、风景最美的明星公交线路。 房地产市场销售逆势上扬。以不断提升的生活环境吸引“湘东人回家”,1-10月,全区房地产销售额同比上涨57.5%,为全市最高。未来城项目900套房源一经推出便销售一空,吸引了碧桂园等国内知名房地产开发商加速进驻湘东。 四、以更靓丽的生态环境,让乡村振兴落地 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部署,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使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群众切身体会到靓丽整洁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好处。 以最严的考核来推动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坚持以“一月一观摩、两月一评比”的督查机制推进宜居湘东工作,每月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组织区四套班子成员对“宜居湘东”建设情况进行集中观摩考评,高位推动城乡环境治理步入常态化。全市城乡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4月份在我区召开。 以最实的作风来抓好污染防治工作。扎实开展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以问题整改带动全区环境质量再巩固、再提升,空气、水环境综合治理效果明显。今年1-10月,中心城区PM2.5日平均值降至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7%,增加了9.7个百分点。金鱼石、黄花桥、麻山河三个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城镇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达到或好于Ш类水体比例达100%,国控金鱼石断面今年四月份以来连续七个月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全年未出现V类及劣V类水。 以最大的投入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全区打造了13个示范片区和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全区9个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全力打造萍水河沿线乡村振兴示范带,三石竹艺中心、零799艺术区、鹭鸶烟雨艺术景区、浏市古村落保护项目等特色项目连线成片,20公里的“一江两岸”生态走廊成为最靓丽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慕名而来的游客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就业、产业增收。 以最强的力度深化产业融合。引进投资10亿元的江西供销(湘东)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齐农村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短板,进一步促进区域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湘东区杂交水稻良种繁育基地被认定为全省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湘东幸福一方田园综合体、广寒寨乡村振兴农旅综合体、白竺苗旅综合体等一批产业融合项目进展顺利。麻山幸福村景区成功获评国家4A级景区、省5A级乡村旅游点,并被列入第二批全国旅游重点村名录;老关凯丰故里获批省4A级乡村旅游点;麓林湖养生公馆获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杜鹃花节、桐花节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受到广泛关注。成功举办2020江西森林旅游节湘东分会场,吸引了省内外6000多名运动爱好者和游客参与。 五、以更安全的社会环境,让群众安居乐业 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优化整合原有的平安志愿者组织、群防群治组织、矛盾化解组织等群众组织,探索建立农村(社区)社会治理综合体模式,把基层社会治理理论设计转化成人民群众人人参与的真实效能,成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创建“协同治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全区建成农村(社区)社会治理综合体141个,目前共有志愿服务队员1900余名,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矛盾调处、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已协助公安机关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4名,推动全区治安、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50.9%,矛盾纠纷减少33.9%,改变了过去党委政府唱“独角戏”的旧局面,实现了“协同治理”新模式。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理念。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战略构想为指导,增强多元社会治理主体与村民(居民)的贴合度,从而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以人民为中心”的“自治”目标。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区农村(社区)社会治理综合体群众协助党委政府设立24小时值守卡点150余处,在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现“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的基层社会治理目标。“农村(社区)社会治理综合体”将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聚焦于乡村社区居民安全感的提升,有效地降低了乡村社区的犯罪率和信访率,减少了民事纠纷与极端事件的发生,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2020年上半年,湘东区公众安全感指数99.54%、夜间出行安全感96.092%,分列全省第16、第18位;扫黑除恶满意度98.6339,列全省第7位;检察院满意度99.117%、司法满意度98.32%、公安满意度98.5612%、法院满意度98.5632%。 下阶段,为持续推动全区“五型”政府建设继续走深走实,我区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五型”政府建设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相结合起来,与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重要要求向结合起来,激发全体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继续发扬立说立行、负责担当、攻坚克难工作精神,确保“五型”政府建设见实效。二是致力创新举措。找准推进“五型”政府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提升政府效能、解决好群众的困难、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确保全区“五型”政府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三是强化舆论宣传。继续在“湘东发布”公众号中及时发布“五型”政府建设工作动态,及时向省市“五型办”有关部门报送高质量的信息文章,总结归纳湘东区在“五型”政府建设工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和参与到“五型”政府建设中,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四是强化督查考核。加大“五型”政府建设日常督查考核,确保全区“五型”政府建设落实落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