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稳喽,开船了!”1月11日中午,暖阳和煦,上栗镇泉之源旅游点不时有游客或漫步湖滨栈道,或乘船游览。船工游思国招呼着游客上船,开启船游泉之源之旅。 泉之源”第二期工程完工,美景引得游客纷纷自拍 游思国是当地村民,也是涌泉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的股东之一。自去年泉之源对外开放以来,做船工和股东分红的收入已近万元。在泉塘和邻近的达塘、水源、新建等村庄,像游思国这样享受到“山水生态经济”红利的村民越来越多。而当地的花炮企业主,也看准乡村旅游的市场前景,纷纷转型投入农旅产业,更带动了“生态经济”的升级发展。 近年来,上栗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扶持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泉之源田园综合体就是其中的范例。 “泉之源”田园综合体达塘村农业大棚基地 泉之源田园综合体主体所在的泉塘村依山傍水,村里有3个环山大水塘,水域面积近千亩。“原先水塘里有很多垃圾,长满了水葫芦,水发黑发臭。”村民们说,一到夏天,水塘周围蚊蝇乱飞,无人近前。整治水塘成为村里人的共同期盼。 近年来,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当地政府对3个环山大水塘进行治理,通过开展清淤、护岸、绿化等工作,3个大水塘连通起来,形成了一个近千亩的大湖,湖水渐渐变得洁净,岸边还修建了彩色游步道。之后,当地政府继续加大投入,治理周边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全力打造泉之源田园综合体。 泉之源田园综合体覆盖泉塘、达塘、水源、新建、新民等村,辐射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1.5万余人,森林覆盖率达65%。该项目以“山水田园,诗画乡居”为核心定位,依托生态农业、农事体验、观光旅行、休闲养生、产业研学等功能,旨在打造上栗乡村振兴示范区、花炮产业转型示范先行点和赣湘合作旅游集散地。项目自启动建设以来,已完成观光岛、停车场、环湖路、水上栈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流转900余亩土地、3000余亩林地,打造了桃园、桑葚、彩色油菜、花海等现代农业种植基地。 环境好了,村民的卫生习惯也随之改变,别说乱丢乱倒垃圾了,见到地上有垃圾,都会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桶。如今,道路整洁,湖水清澈,湖畔花木扶疏、青山环绕,远处绿野村居相映成趣。原来的臭水塘成为当地“小西湖”,去年项目对外开放后,累计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其中湖南游客过半。 研学活动 “我们‘上栗小西湖’现在还有点名气了,不仅村里人喜欢到湖边散步,周边的村民也经常来游玩,连萍乡和湖南浏阳的城里人都纷纷赶来赏景。”涌泉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股东、原花炮企业主吴云金告诉记者,“冬季游客少些,夏天的时候每天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停车场车子都停得满满的。尤其是夏天的傍晚,在湖边走走,或者在湖心亭里坐坐,吹着凉风,非常舒服。” 吴云金也是泉塘村人,原经营四新花炮厂,去年转型做农旅产业,牵头成立了涌泉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他告诉记者,合作社是去年在政府指导下由周边3个村联合成立的,经营项目包括养鱼、土特产销售、特色种养和游船等农旅项目。村民可以通过资金或资源入股,还可以在综合体务工挣一份工资。“单游船一项就有87个股东,目前有17只游船。去年股东分红共40多万元,发放工资20多万元,上交(3个村)20多万元。” 环境变美了,客流多了,商机也随之而来。周边村民相继开起了民宿、农家乐和美食特产摊,而花炮企业主们也纷纷转型从事高效农业和文旅产业,使上栗农旅产业链不断延伸。在泉之源项目的带动下,全镇新成立了12个种养合作社,带动周边8家退出花炮企业转型发展,周边375户农户受益,户均增收2300元/年。 种兔培育基地 位于新建村的上栗县康态循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花炮退出企业转型帮扶政策,主要从事鹧鸪和兔子养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研学旅行成为企业的一项新业务。在兔子养殖基地,记者看到一处被围栏围起的草地上,几十只黑兔、白兔和花兔子正悠闲地晒着太阳。 鸪兔共养园 “昨天上午就有一批学生来研学。”康态公司负责人李性全告诉记者,“研学的学生都是由乡创中心带来的,主要是喂兔子、参观兔舍,了解循环农业。” 利用废弃花炮厂房改造的鸪兔养殖场 而在达塘村农业大棚项目施工现场,10余个大棚已完成搭建和部分设备安装。“达塘农业大棚基地由政府出资建设,占地70.5亩,大棚建筑面积39.8亩。”上栗镇随行工作人员介绍,“建成后可用于发展蔬菜和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将来,在泉之源春季可以赏花,夏天可乘凉,秋季可摘果,冬季也有蔬菜可以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