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安源镇 查看内容

厉害了!萍乡这个村被命名为全国红色文化名村

2021-1-25 13:25|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曾因黑色煤炭而兴盛、因革命红灯而名扬的安源镇张家湾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红色旅游蓄势待发,农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乡村振兴充满活力。2020年9月,张家湾村获评“全国红色文化名村”。四周青翠环绕,全村733 ...
曾因黑色煤炭而兴盛、因革命红灯而名扬的安源镇张家湾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红色旅游蓄势待发,农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乡村振兴充满活力。2020年9月,张家湾村获评“全国红色文化名村”。

图片

四周青翠环绕,全村733户散布在谷地之中。上世纪90年代,张家湾村煤矿众多,用“灰天黑地”换得了“超亿元村”的称号。“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驻村第一书记曾国胜说。

图片

随着资源枯竭和国家政策限制开采,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谋求出路。全村一大半人口常年在外,留守人口多为老人和儿童,张家湾村渐渐失去了生机,如何找到发展的路子?

图片

上世纪20年代,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发动和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部署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奋斗。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中共安源地委党校等革命遗址星罗棋布,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积淀了张家湾村的历史财富,为何不将这些资源活化起来,进而转化为村庄发展的新动能呢?张家湾村村委会一面整理相关资料,一面向上级党委和政府争取支持。2019年4月,占地70余亩的“把一切献给党”党性教育基地揭牌。

图片

寒冬腊月,基地人气丝毫不减,一批又一批的党员干部和周边群众来到这里参观学习。他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人民海关首任署长孔原、红色警卫将军吴烈、工兵专家王耀南、兵工专家吴运铎生平事迹陈列馆和孔原故居,聆听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现场的半身像、浮雕、喷绘结合家书、照片等珍贵文物,一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跃然眼前。截至目前,基地累计接待观摩学习人员180余批次,培训学员3.6万余人次。“这是一个没有桌椅的课堂,用鲜活的教育形式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中,感受信仰力量,推动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广泛传播。也让游客乐在其中、受教育在其中,感到不虚此行。”曾国胜说。

图片

将红色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突破口。张家湾村依托自身红色资源及周边红色景点,不断开发新的红色培训课程。着力打造“责任田”,搭建起党性教育互动式“实地课堂”,发掘本地如“张家湾的红灯”等特色文化,将本地乡村特色和“红色名村”建设主线紧密结合,形成红色产业链。同时,积极探索农村闲置土地流转,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以裕泉丰种养专业合作社项目为重点,开发菊花产业基地,扩大菊花基地种植面积,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厅。

图片

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优化了当地的产业经济结构,也让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裕泉丰种养专业合作社项目为村内29户贫困户带来了收入,仅利润分成,每人每年可增收七八千元,还为数十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图片

村容村貌也有了大的改观,近年来,张家湾村居住危房改造率达100%,道路硬化率达100%,村宜林荒山绿化率达100%,积极推进道路沿线的绿化建设和人畜饮水工程,开展农村清洁工程环境整治工作……如今,行走在张家湾村的乡间小道上,只见户户院落干净整洁,路边栽花种树,红味十足的墙画引得路人驻足观赏。

图片

谈到张家湾村下一步的发展,曾国胜介绍,张家湾村将继续按照红色名村建设要求,对村庄中心地区房相、新农村建设点、水体等进行整体设计、打造和提升。

图片

彰显红色、绿色、古色等元素,将张家湾村打造为集红色旅游、农耕体验、休闲娱乐、研学拓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安源特色的美丽村庄旅游基地,不断扩大红色旅游覆盖率和影响力,擦亮红色名村的品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