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 工人日报聚焦 青山镇源头村高自立红色家庭 刊登 《一封家书抵万金》 “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这首歌谣是100多年前安源煤矿工人的真实写照,那时候的矿工只能裹着三尺布每日侧卧在逼仄的巷道内超负荷工作,却无饱腹之日。忍无可忍的工人也曾自发组织过斗争,但缺少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斗争最终失败。 1921年秋,青年毛泽东的到来给工人们带来了黑暗中的希望。在安源,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支部开始引导安源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在安源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支部——中共安源支部,工人们筹建了自己的组织——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1922年9月14日凌晨2点,喊着“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轰轰烈烈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工人们义无反顾、敢为人先。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资料征集研究室主任黄领告诉记者,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运动,安源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 在安源这片红色的沃土上,走出了许多革命将领,如今还有许多革命后人生活在安源,过着极其朴素的生活。曾继华就是其中一位。 曾继华是红色革命将领高自立的次孙媳妇。年少时期的高自立曾是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中的一名店员,随后参与安源工人运动,成为骨干分子。此后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监察委员会委员、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等职。解放后,身居要职的他患病,弥留之际,他让1938年跟随自己前往延安革命的结发妻子杨竞成回乡当农民,并给自己严重残疾的女儿高馥英写了两封家书,告诫家人要自立自强。 回乡后,杨竞成拒绝了搬去省城的邀请,并在家门上写下“发扬革命传统 争取更大光荣”的家训楹联。一则家训、两封家书成为高馥英与后人们的精神力量,无论遇上什么困难,“自立自强,不给爷爷抹黑”已经成为他们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