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赣西农业重镇,宣风镇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扶贫新路,让农村产业变旺了、贫困户口袋变鼓了、村庄变美了。 发展旅游拓宽致富之路 作为省5A级乡村旅游点、国家4A级景区的仙凤三宝园,自开园以来,游客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园区举办国家气排球赛、世界拳王争霸赛等大型赛事活动,全国各地游客都会慕名而来,2018年园区接待游客数量达到100万人次。火爆的人气使得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也为周边的群众带来了红利。园区在现有农业发展基础上,成立农民合作社,创建花卉苗木基地、三宝种养基地,并鼓励农民参股经营,共享利益增值。与全镇13个村的496户贫困户签订了20年的入股协议,所有贫困户以扶贫财政资金2000元/户作为入股股金。双方采取政府引导,“公司+贫困户”合作的运作模式,贫困户一边享受公司分红的福利,另外还可在公司就业赚取工资。同时,公司需要大量的蔬菜供应,贫困户则可将自己种植的蔬菜卖给公司,增加收入。2018年,公司除按照股金的10%,拿出9.92万元给496户贫困户进行基础分红外,还从营业额中拿出6.22万元对部分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户进行二次分红,共计发放分红16.14万元。同时对收购了农产品的贫困户根据收购量的不同,发放收购农产品奖励金10.73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个,实现了“富民又富企”的双赢局面。 此外,火旺火龙果基地、国家现代农业基地、花卉苗木基地、时光漫步康养区、京口棋盘石、烈士纪念塔、荷花基地、兴文塔等景点同样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宣风镇负责人说,该镇着力打造“宣风一日游”休闲观光带,把各景点串连起来,对线路进行统一规划,对周边民居统一设计,对周边景观统一改造提升,让更多的游客来到宣风,饱览这里的秀美风光,从而拉动旅游消费,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至2018年年底,全镇50户160人脱贫摘帽。 做优产业激活造血功能 有规模才有效益,有效益才有人来种地。该镇提出以发展工业的思维发展农业的理念,引导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彻底改变农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田利用率逐年下降。为改变这一现状,化不利为有利,该镇以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农民把闲置的或没被充分利用的耕地经营权流转到产业大户手中,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山东寿光农业企业的引进为宣风农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公司的进驻既盘活了农民的闲置土地,又实现了宣风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更带动了宣风贫困户脱贫致富。该公司承租500亩土地,投资8553万元建起了40亩玻璃大棚、20亩钢架大棚、300亩冬暖保温棚,集中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实现了零散土地集约化经营,有效提升了耕地产值。为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公司将保温棚免费承包给当地贫困群众栽种蔬菜,并提供技术帮助,蔬菜成熟后又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收购,从而解决了销售难题。承包8号大棚种植螺丝椒的贫困户江跃琳高兴地说:“4亩地一季可产辣椒2万公斤,每公斤收购价4元,除去成本后有6万元的收入,以后的日子就不用愁了。” 据统计,该农业企业已安置了20户贫困家庭的40人就业,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贫困户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示范引领建设美丽乡村 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好房子好日子,随之而来的还有好习惯好风气。“村民富了,房子漂亮了,但还得环境好,现在村民卫生意识都提高了,整个村庄感觉美多了。”珠亭村主任阳昌绍高兴地说。 好习惯好风气如何形成?珠亭村创新推出“垃圾兑换超市”有偿回收模式,通过“以物易物”,让村民获得更多实惠,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树立了文明新风,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赢。如今的珠亭村已由过去的垃圾乱扔,变成了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为全镇建设美丽乡村树立了样板。 同时,该镇以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为契机,大力倡导移风易俗良好风尚,成立环境卫生志愿者队伍,建设绿化美化亮化村庄工程,推行依法治村、依规治村、以德治村,开展城乡环境治理,乡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眼下,一个个民居风貌特色化、产业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标准化、人居环境优美化的幸福美丽新农村已靓丽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