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顿团圆饭,也是一顿感恩饭。我一直想给关爱我们的帮扶干部做一顿饭,也跟父母商量了很久。我们今天要借这顿简单的团圆饭,向几年来一直关心帮助我们的帮扶干部表示感谢。”2月25日,元宵节来临之际,安源区青山镇乌石村的脱贫户李友申家传出了阵阵欢声笑语。 李友申的儿子李梓豪是这个家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这顿团圆饭的发起人。他羞涩的笑容中,满是真诚的感激之情。 李友申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患重症肌无力导致肌肉萎缩,失去了劳动能力。儿子李梓豪今年20岁,就读于南昌大学计算机专业,女儿琦琦在青山中学读初三。身患重病、儿女读书、母亲年迈,贫困和忧愁曾经一度笼罩着他的家庭。一家5口的重担全部压在妻子杨桂萍身上。 “因为家庭的贫穷,我曾多次彻夜难眠,为父亲的身体状况担心,为自己能否继续读书担忧。”李梓豪曾经在日记本中这样写道。让他庆幸的是,2014年,他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教育扶贫让他和妹妹的学费、生活费得以支持减免;健康扶贫让父亲享受到了更好的医疗;就业扶贫则安排奶奶在扶贫基地上班,每月能拿2000多元工资。家里人都干劲满满,他家于2017年脱了贫。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是我们驻村第一书记朱琪阿姨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也成为了我人生的座右铭。”李梓豪一边炒菜一边介绍着自己这几年的成长历程,“在我学习退步想要放弃时,朱阿姨总会耐心地开导、鼓励我,让我更加明白,只有我学到了知识,才能改变家庭的困境,回报社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爱。朱阿姨的关心和期望,是我考上理想大学的动力之一。” 当天,在客厅里,李友申和帮扶干部们一边包汤圆一边聊家常。欢声笑语中,一颗颗饱满的汤圆在滚烫的热水中浮起,李梓豪炒的最后一道菜也出锅了。饭桌上,他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感谢信,送给朱琪和母亲,讲述自己的感恩之情和奋斗目标。 “今天上午收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7年的扶贫工作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你们越来越幸福。祝梓豪学业有成,全家幸福快乐。”朱琪满脸笑容地说。杨桂萍则反复说:“儿子长大了,很快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了。”含泪的笑容就像门前的桃花一样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