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真能干,就像电视里的‘马得宝’!”村民们开玩笑说道。在萍乡湘东区麻山镇苏坊村,谈起贫困户童林春,大家无不举起大拇指。他家境贫寒,却人贫志坚,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特色养殖率先脱贫,并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在“红黑”榜民主评议活动推出伊始,首登苏坊村贫困户“红榜”公示栏的,正是勤劳发奋的童林春家庭。几年来,他生活贫困志不贫,摒弃等靠要思想,不以贫困户为荣,立志通过自己的勤劳与付出,努力摘除贫困户帽子,终于顺利脱贫。 2017年,童林春因为心脏问题意外病倒,一场手术十多万,为了治病,卖掉了房子,耗尽了这个小家的所有积蓄,也让这个家一贫如洗。童林春的妻子宁友连向身体欠佳,儿子也还在读书,“顶梁柱”童林春一倒下,让本就清贫的家里更加艰难。后来,通过苏坊村村委会的帮助,他们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靠着政府的补贴,艰难度日。 “突然遭受了这么大的变故,说实话有点绝望,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了。”谈起自己的亲身经历时,童林春哽咽了一下。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后,他们一家生活就靠着政府那一点微薄的补贴,日子过得非常拮据。随着时间的推移,童林春的病也慢慢好起来了,没等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养身体,他就立马远赴广东打工,为了能早日实现脱贫梦。妻子宁友连虽在市里务工,却还要兼顾家中儿子的饮食起居,加上身体一向欠佳,时常疲惫得话都说不出,几次都差点累倒。“那时候我们的愿望就是能一家人在一起,过上普通人家简单又舒心的生活,看上去好像很容易但是对我们来说就是奢望。”童林春苦笑着说道。 经过几年的外出打拼,又与妻子聚少离多,童林春连家里也顾不上。看着别人一家和和美美的,夫妇俩深切感悟到:他乡虽好,远不如家乡的山水美,远不如家乡的亲人暖。一个简单又奢侈的愿望,让童林春的心中已描绘出回乡发展的远景规划,只要能和老婆、孩子团聚,过上更好的生活,那再苦再累又有何妨。 在专人的指导下,童林春对村里自然资源进行了巡查评估。他先是积极联系村里,把自己意在家乡创业的想法告诉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先是想办法解决了扶贫专项小额信贷5万元,以及冰糖柚果木苗栽种等问题,然后以童林春的名义帮他申请注册办理了家庭农场。 按照童林春的创业计划,先期投入2万余元,完成了23亩田地平整,拓整鱼塘5亩,放养各类鱼苗逾上万尾,养殖鸭苗600羽。“刚开始还担心自己做不好,村干部们一直鼓励我,给我信心,也给了我很大的实际帮助,很感谢他们。”童林春说道。 为了让自己的小小农场也能形成较为完整的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童林春逐步扩展至鸡、山羊等多品种养殖。 第一书记肖南萍帮助童林春夫妇喂鸡 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还在苏坊村的冰糖柚基地里负责种植了2.5亩的130株冰糖柚果苗,虽然每个月只有1800元的补贴,可童林春认真做起事来却是一点也不马虎,施肥、修剪、除草......每件事都认认真真去完成。在闲暇之余,他还积极参加村合作社竹制品加工厂劳动,到附近山岭收集竹枝条,送到竹制品厂;春季田野里艾叶翠绿可人,他爱人摘下做成艾米古,拿到赶集时去销售...... “他是真的非常勤劳,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气一样,可以这么说,他的脱贫之路与自身的努力有很大关系,贫不失志是关键。”谈起童林春,苏坊村支部书记陈述仁话语间充满了自豪感。现在的童林春家庭俨然成为苏坊村名符其实的致富带头人,实现了从贫困户到小康人家的华丽转身。 “人贫,志不能贫,我要像电视里的马得宝一样,拼搏奋斗,不仅自己要致富,更要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接下来,我继续努力,准备打造一个完整的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护理好冰糖柚林,明天会更好。”童林春充满着信心!(杨雪萍/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