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杨岐乡与上栗镇的交界处的水井村,是一个农耕型传统村落。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通过全力发挥支部引领、榜样示范、邻里互助的作用,推动法治、德治与自治有机结合,在全村形成了党群上下一心、干群步调一致、民风持续改善的可喜局面,从一个干活没人理的“软弱涣散”村,悄然变身为党支部“一呼百应”的先进村。 喝水不忘修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 要想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支持,就只有为村民做实事、解难题,把回应村民的呼声作为头等大事。水井村自古有12口水井,分布在各个自然村落。因为早年疏于管理,大批杂物污染水质,村民安全用水无法保障,群众反映强烈。针对这一问题,村“两委”利用“屋场贴心会”集思广益,分轻重缓急列出整治时间,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并引导党员群众投工投劳。在短短4个月时间里,需要改造的8口水井全部完成改造建设,百姓喝上了放心水。 这8口水井的改造提升,从淘井清淤到扩容提升,都是由党支部统管、党小组实施、党员群众自愿投工投劳,这样的氛围在水井村绝无仅有。这既得益于我们持之以恒地团班子、带队伍。更得益于党支部和党员的示范引领,逐步转变村民思想,凝聚人心。换届以来,在村集体资金特别薄弱的情况下,村里主动出击,成功争取到外部资金120余万元,先后改造村组公路6公里,完善水利设施3千米,整修山塘、水井18处。群众的好评,激发了村“两委”班子彻底改变落后面貌的决心和信心。村里仅有的一条乡道和3条主要村组路,也即将实现“白改黑”。 小河有水大河满,发展要靠共产党 水井村要发展,改变落后的面貌,除了要壮大集体经济,更要引导村民戒麻将戒懒,发家致富。其中,党支部必须以身作则树立表率,才有资格去劝导他人。要村民不打麻将赌博,就必须让村民有事干。水井村只有2个花炮厂,党支部在花炮厂发展过程中全力协助征地、拆迁,化解工农矛盾,帮助企业提升改造,扩大规模。另外,结合靠近县城区的地域优势,引导富余劳动力到园区、到城区务工,千方百计安排就近就业,全村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0%以上。在引导就业后,还为6个自然村配备了音响设备,方便村民跳跳广场舞、唱唱红歌,昔日的麻将声从此销声匿迹。邻里纠纷也越来越少。村民在县城买了房子的有60余户,在本村建新房的也有100多户,水井村的经济和民风也不断好转。 群众心中有杆秤,永远跟着共产党 水井村,民风纯,有“江西好人”刘垂桃,不离不弃照顾患病近40年的妻子,还带头修路架桥,慷慨扶贫济困。更有一大批孝老爱亲、团结邻里、移风易俗的典范。在推进乡风文明中,村上因势利导成立了三支队伍。 水井村坚信 只要时刻把责任扛在肩上 把初心落在行动上 水井村的明天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