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走进萍乡湘东区麻山镇桃源村,这里青山环抱,绿水长流,乡村美景如画……一条条平整的沥青马路从村口通往每一户村民屋前;一栋栋美观现代的农宅坐落在青山绿水间;一面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将乡村点缀得五彩斑斓;一群群邻里乡亲正齐聚在花园式的文化广场上聊天、跳舞。 “多亏了丁书记,这5年来,若不是丁书记,我们哪里会有现在这么好的生活,是他,给我们村带来了希望,给我们村民带来了幸福。”村里贫困户何光裕动情地说道。 丁绍峰走访贫困户邬述元家,了解其务工情况及小孩读书情况 向着脱贫路奔赴而来 眼前这幅秀美和谐的乡村景色让人难以相信,5年前,作为省级贫困村的桃源村,还是个一穷二白的穷山沟。2016年7月,一直在机关单位工作的丁绍峰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第一次来到桃源村,看到泥泞不堪的道路、破烂的房屋甚至是裸露的电线时,心里直打鼓。但丁绍峰有一股信念,就是他一定要将这个贫困村局面扭转过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他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要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丁绍峰铆足了劲,一头扎进村里,借住在村党支部书记家中,白天用脚丈量村里每一寸土地,记录有哪些需要改造提升的地方;傍晚到村民的家中聊天谈心,和群众打成一片,忙起来连续3个月没回过家。“你跟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丁绍峰知道,和群众打交道,最重要的是与群众建立真挚的感情。他一户一户上门走访、在屋场召开村民大会、与群众开展围炉夜话……听群众怎么说、了解群众怎么看、了解群众怎么想,把自己当成村里人,把群众看作自家人,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家事,投入真情、将心比心,终于获得了群众对他的认可,实现了从机关单位到田间地头的转换。 丁绍峰察看桃源扶贫车间企业,了接企业生产情况 以发展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在担任桃源村“第一书记”的5年来,丁绍峰没有辜负对自己的承诺,将这个穷山沟变成了真正的“世外桃源”。他深知产业是脱贫之基、强村之本、致富之源。没有产业支撑,他就村里搞、外面引,双管齐下。2016年底,村里成立海丰农业合作社,流转80亩村民的土地用来种植时令蔬菜,让村里20户贫困户每年能有分红。同时还吸纳了贫困户就业。2017年底,又引进了光伏发电项目,在全村铺设了280平方米共100千瓦的光伏发电板,既增加了集体收入,又能用于公益性岗位的发展。在2020年先后引进咏富鞋业、亿米高玩具厂等企业入驻,目前已实现五条流水线高效作业,成功解决村内部分闲置劳动力,带动村民发家致富。2020年协助桃源村筑巢引凤促发展,成功引进广州一方乐土集团“幸福一方”田园综合体项目,为桃源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扶贫车间屋顶上的光伏发电开始发电,该光伏发电站共投资73万元,预计每年至少能为村集体收入增收8万元以上。茶叶基地方面,发展势头良好,已将山岭改良为梯形种植基地,交叉种植茶树180亩,并引进滴灌工程,大力使用滴灌技术,省水增产,并且为贫困户提供了长期就业岗位,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在第一书记丁绍峰的带领下,通过干部群众的不断努力,2020年,桃源村贫困20户66人已全部脱贫摘帽,迈向小康生活。“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丁绍峰说,“要当好‘第一书记’,把扶贫工作做好做实,一定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户脱贫不返贫;和群众心连心,让村民的思想从‘要我脱贫’转化为‘我要脱贫’”。为了完成桃源村的脱贫梦,他奔赴而来,用他5年时间,将桃源村改头换面,道路宽敞、路灯明亮、房屋漂亮,通讯塔、党建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都修建完工,老百姓生活富足美满,不论是村容村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还是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等方面都有了飞跃发展。幸福已不再那么遥远,而是已经在眼前,桃源村变成了真正的“世外桃源”。(杨雪萍/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