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 央广网聚焦 青山镇元宵节暖心事 刊登 《江西萍乡:脱贫户给帮扶干部的“别样”表彰》 “元宵节给关爱我的帮扶干部做一顿饭是我跟父母商量了很久的事情,这是一顿团圆饭,也是一顿感恩饭。”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四,一大早位于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乌石村脱贫户李友申家里便响起了宰鸡杀鱼的声响。李友申的儿子李梓豪穿着围裙熟练的采摘蘑菇、挑拣蔬菜,他是这个家里第一个大学生,也是这顿团圆饭的发起人。 走进李友申家里,李梓豪正在和妹妹装花灯,干净整洁的家里有一面荣誉墙,贴满了他上学期间获得的奖状。“这些是我勤工俭学省下来的零花钱买的,明天我就要回学校上课了,我希望给我最爱的家人和恩人提前过一个温馨的元宵节。”李梓豪装饰着花灯露出了羞涩的笑脸。 李友申家庭是乌石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本人患重症肌无力导致肌肉萎缩,办理了残疾证,儿子李梓豪今年20岁就读于南昌大学计算机专业,女儿琦琦在青山中学读初三,身患重病、儿女读书、母亲年迈,曾经一家五口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老婆杨桂萍的身上,贫困和忧愁笼罩在这个家庭。 “因为家庭的贫穷,我曾多次夜里难眠,为父亲的身体状况担心,为自己能否继续读书担忧。”曾经李梓豪在自己日记本中写着家里的困境。他告诉我们,2014年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自己的家庭如沐春风,教育扶贫给予自己和妹妹学费、生活费的支持减免;健康扶贫让父亲享受了更好的医疗;就业扶贫还安排了自己奶奶在扶贫基地上班,每月能拿2000多元工资,家里人都干劲满满,于2017年脱了贫。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是我们驻村第一书记朱琪阿姨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也成为了我人生的座右铭。在我学习退步想要放弃时,她总会给我耐心地开导和帮助,让我更加明白扶贫先扶智,只有我学到知识了,才能改变家庭的困境,回报社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爱。在我高考结束走出考场时,第一眼便看到了满脸笑容的朱阿姨,满满的爱意和期望,成为我考上理想大学的动力。李梓豪一边炒菜一边给我们介绍着自己这几年的成长历程。 “做汤圆咯,汤圆、团圆,希望我的家人们健康快乐。”李梓豪和帮扶干部们一边包汤圆一边聊着家常。欢声笑语中一颗颗塞满芝麻馅的汤圆做了一大盆。饱满的汤圆在滚烫的热水中浮起,李梓豪的最后一个菜也圆满出锅。饭桌上他拿出早已准备的感谢信送给第一书记朱琪和母亲杨桂萍,诉说着感恩和自己的奋斗目标。“七年的扶贫工作,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你们越来越幸福,祝梓豪学业有成。”朱琪笑颜如花的说道。杨桂萍拿着信封反复说着:“儿子长大了,是家里的顶梁柱了。”这个为家庭付出艰辛的女人留下了幸福的泪水。 门前的桃花怒放、树木换新,门内的人们努力奋斗、创造新的生活。牛年的春天,千千万万像李梓豪家一样的家庭正铆足“犇跑”的精神,向着希望和梦想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