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蔬菜大棚春管忙。近日,绵绵的春雨按下了“暂停键”,天气仍稍微有点冷,走进桐木镇洪东村葛家洲洪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联排蔬菜大棚内,如同来到开了暖气的空调房,十分舒适。 蔬菜大棚内,一垄垄的茄子苗长势正旺、含苞待放,黄瓜苗、丝瓜苗和小金瓜苗大多进入伸蔓期、藤须已缠着丝带往上长,刚栽半个月的辣椒苗也长出了嫩芽,呈现出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今年64岁了,年纪大出去干活不好找,很少有人要。如今,在这里做事,离家近,雨淋不着,风吹不着,每天还能赚120块钱,挺知足的。从去年11月份初建蔬菜大棚以来,干了100多天,赚了上万块钱。”家住洪东村东山的陈诗文正在大棚里给丝瓜浇粪水。 “前段时间持续雨水低温天气,阳光少,蔬菜长得慢,随着天气好转、气温升高,茄子再过二十多天就能上市,黄瓜、丝瓜、苦瓜五月份也能上市。”该公司负责人陈诗福介绍,我们聘请了专业农技人员做生产指导服务,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要求进行作业管理,届时蔬菜成熟采收将销往长沙批发市场。 据悉,洪东村曾产业少且单一,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被列为经济薄弱村。2020年,上栗县财政为洪东村拨付50万元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用于发展农产品大棚种植。洪东村因地制宜,扬长补短,利用葛家洲美丽乡村建设和便捷交通优势,以村委会独资方式成立上栗县洪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采取“支部+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种植黄瓜、丝瓜、茄子、甜瓜、西瓜等绿色蔬果产品,发展现代化特色生态农业。 “当前,我们第一期建有钢架蔬果大棚100亩,吸纳了十余名村民和贫困户就业,预计一季蔬果营收能达60万元,利润20万元左右。”陈诗福说,作为村级集体产业,我们年底将拿出10%利润分红给无劳动力的贫困村民,其他用于建设完善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和做大做强村集体产业。 发展产业既是增强造血功能的主要依托,也是提高脱贫群众收入和发展信心的重要途径。“我们将依托日益完善的栗水河乡村振兴风光带,带动更多农户,扩大种植规模,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精准栽种有吸引力、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努力打造集果蔬采摘、生态旅游、农耕体验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点。”谈及长远发展,洪东村支部书记黄才旺满怀信心。 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是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是产业振兴。近年来,桐木镇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新建或提升改造昌栗高速桐木出口、X161桐木圳口至慈化张家塘、X944雅溪至枣木等公路,实施完成栗水河、黄图河等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8600余亩,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据统计,该镇现有桐木“梦仙园”贞冠梨、楚山瑞和蔬菜、莲台均享葡萄、黄图天成鳗鱼等农业产业化新型经营主体近100家,将为乡村产业振兴发挥坚实的基础支撑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