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还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破浪前行。 回望百年峥嵘岁月,点亮前方筑梦之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大江网萍乡频道、萍乡头条推出“红土地上的初心之光”建党百年系列报道,通过探寻萍乡红色古迹,挖掘萍乡红色故事,讲述基层党组织为民谋幸福等感人事迹,反映红土地上的百年沧桑巨变。 今日,推出第六期《张家湾村:红色初心托起群众稳稳幸福》,聆听安源区安源镇张家湾村党员群众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丽家园的故事。 大江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罗建华报道:早春三月,徜徉在安源区安源镇,一个个红色景观迎面扑来,一缕缕阳光照耀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犹如置身画廊。近日,“建党百年·红土地上的初心之光”采访小组走进“全国红色文化名村”——美丽的张家湾村,探访该村如何践行红色初心,描绘乡村振兴画卷,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 安源,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秋收起义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张家湾村是秋收起义的源头,红色资源丰富,革命底蕴深厚,近年来,在萍乡市委市政府、安源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安源镇积极探索“新农村+”模式,将新农村建设与自然生态、田园经济、红色文化相融合,改善村容村貌,壮大集体经济,村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 走进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只见它是一栋砖木结构的小楼,小楼坐东朝西,古朴的朱色门庭,颇有沧桑之感。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警醒着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故事。 ![]() 1927年9月初,时任中共中央特派员、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风尘仆仆从湖南赶到安源张家湾。当晚,紧急军事会议在张家湾路矿工人子弟学校暨工人补习学校第一校召开,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确定了起义的军事计划、口号等。此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第一次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成为工农红军的前身,实现了由党独立领导和指挥工农革命武装的重大转折。 ![]() 当下正值初春三月,“把一切献给党”党性教育基地,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和周边群众来到这里接受红色文化洗礼,他们怀着崇敬之情,参观人民海关首任署长孔原、红色警卫将军吴烈、工兵专家王耀南、兵工专家吴运铎生平事迹陈列馆和孔原故居,一封封革命先烈的家书、一个个震撼心灵的故事、一张张革命前辈的照片、一件件革命历史文物,带大家追忆那一段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 ![]() 张家湾村党总支副书记、村主任邱罗雪介绍,截至目前,“把一切献给党”党性教育基地累计接待观摩学习人员180余批次,培训学员3.6万余人次,“革命前辈弘扬了‘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安源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安源儿女。我从小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红色基因植入我心窝。作为党员,我们要永葆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一切献给党’是每个党员的使命与天职!” 如今,张家湾村在党的带领下,继承革命光荣传统,不忘初心,接续奋斗。 着力推进红色名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张家湾村依托自身红色资源及周边红色景点,不断开发新的红色培训课程。倾力打造“责任田”,搭建起党性教育互动式“实地课堂”,发掘本地如“张家湾的红灯”等特色文化,将本地乡村特色和“红色名村”建设主线紧密结合,形成红色产业链。 ![]() 着力推进“红色+古色+绿色”文旅融合,擦亮红色名村品牌。张家湾村将继续按照红色名村建设要求,对村庄中心的住房、新农村建设点、水体等进行整体设计、打造和提升,将该村打造为集红色旅游、农耕体验、休闲娱乐、研学拓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安源特色的美丽乡村旅游基地,不断扩大红色旅游覆盖率和影响力。据了解,2020年9月,张家湾村获评“全国红色文化名村”。 着力发展特色产业,让村民得实惠。该村积极推进农村闲置土地流转,以萍乡市裕泉丰种养专业合作社项目为重点,开发菊花产业基地,为村内29户贫困群众带来了收入,仅利润分成,每人每年可增收七、八千元,还为数十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 近年来,张家湾村以打造红色名村为契机,全力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居住危房改造率达100%,道路硬化率达100%,村宜林荒山绿化率达100%,积极推进道路沿线的绿化建设和人畜饮水工程,开展农村清洁工程环境整治工作……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实,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