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良明是芦溪县宣风镇虹桥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当回想起脱贫之路,他总是感慨万分。几年前母亲患有大病长期需要药物维持治疗,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年幼的儿子还在上学,自己又不能外出工作,只能靠着打点零工勉强维持温饱,生活过得非常拮据,家里别无长物。 对于长期处于贫困边缘的群众,因看不到脱贫致富的希望,导致内心脆弱,战贫积极性不高。镇村扶贫干部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改变这一现状,扶贫干部多次到胡良明家里走访看望,向其宣传扶贫的好政策,树立其战胜贫困的信心。几番过后,胡良明逐渐醒悟过来:“我要努力,我要摆脱贫困,为了不负党和政府扶贫政策,为了一家人能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2015年的某一天,虹桥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来到胡良明家中宣传产业扶贫政策,听过政策后,胡良明陷入沉思。那一天,他和扶贫干部们谈了一下午,结合自身实际最终决定发展养牛产业。从那天起,他开始钻研高效养牛门路。时光荏苒,他家的牛已经从两三头发展到现在的二十来头。除了养牛外,他一有时间就跑到镇上做起了装卸工,扛水泥包、抬沙袋,什么脏活累活都愿意干。“胡良明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平时很难见他一面,有时候他从村委会门前经过,不是去放牛,就是去打零工的路上。”村干部黄秀华说道。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读的书不多,但是能吃苦,我找准了路子,就一定做到最好。”在父亲的影响下,儿子胡震夙兴夜寐发奋读书,于2018年顺利考上本科学校。一入大学,助学贷款、助学金等教育扶贫政策温暖着儿子胡震的心。胡震深受鼓舞,在学校认真学习、勤工俭学,多次荣获奖学金和励志金。胡良明父子积极发挥脱贫中的主观能动性,肯干实干苦干,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了万元以上,最终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成为村里学习的好榜样。 持之以恒,方得始终。回顾奔跑在脱贫致富道路上的这几年,胡良明感激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各级干部的真帮实扶,让我家能够迅速改变贫困现状。我相信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接下来将继续发展壮大养殖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国家的乡村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