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值此重要历史节点,湘东发布推出“献礼建党百年”专栏,深入挖掘整理蕴藏在湘东大地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的“党史故事”,共同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今天, 小湘带大家去往腊市镇腊市村新亭下, 一同走近革命烈士彭树敏, 感悟他为国捐躯的革命精神。 彭树敏,字蒲前,号存举,萍乡市湘东区腊市镇人,1897年6月4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03年,彭树敏6岁即开始上学。1911年考入萍乡县立中学,1915年卒业。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费无着,无法继续升学。随后,只好就读于外祖父家之私塾,学习“四书五经”。 彭树敏由于自小就很喜爱阅读各种书籍,所以深受新思潮的影响,使他萌生了忧国忧民的思想。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不由产生了出国留洋学习科学的想法,以遂报国救民之愿。 适逢国内勤工俭学运动兴起,给他带来了希望。他于是打点行装,告别家人,来到北京,在一家法文专修馆补习法语。1920年2月15日,经上海勤工俭学会介绍,彭树敏偕江西同乡蔡源高、文名升、黎开绳等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33人,乘邮船波尔多斯号去法国。3月中旬到达马赛,由巴黎勤工俭学会派员接至木兰公学就读。然而,好景不长,自1921年起,旅法勤工俭学学生便处于求学不能、做工不易、生活无着的窘境。为此,大家相继进行了三次斗争。彭树敏每次都站在斗争的前列,与同学们一道,为争取求学和工作的权利而鼓动与呼号。 这年1月中旬,华法教育会宣布:自2月底起,对旅法勤工俭学学生解除经济资助,与学生们脱却一切经济上之责任。数百名旅法学生闻讯后,相约于2月28日派代表去巴黎,向中国驻法使馆请愿。彭树敏积极参加了这场斗争,斗争的结果是“暂领维持费”。彭树敏、李林等5人不愿在巴黎领取维持费,毅然去圣乃德铁工厂做工,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养活自己,坚持勤工俭学。彭树敏还和1月份进厂做工的傅烈、江学轩等10人,一同住在离厂两公里的宿舍内,过着团结友爱的集体生活。 彭树敏不但一边做工、一边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矢志追求革命真理,而且,他乐观大方、乐于助人,在同学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5、6月间,圣乃德铁工厂工人为反对厂方的压迫、剥削,举行了罢工斗争。彭树敏、李林、傅烈等深为法国工友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感染,鼓动在工具车间学徒的中国同学,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罢工斗争,博得了法国工人的热烈欢迎和赞扬。 7月,在法国的中国勤工俭学学生、华工、华侨得知在华设立万国警察共同管理中国铁路的消息后,人人义愤填膺,旅法华工总会、华法教育会、北大同学会、少年中国学会当即共同商议,筹备成立旅法各团体联合会,反对列强共同管理中国铁路。8日下午,旅法勤工俭学总会召集各团体代表在巴黎中华饭店开会。《少年》杂志社周恩来、北大同学会许德珩、江西学生会彭树敏、湖南学生会徐特立等22个团体的代表3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宣布正式成立旅法各团体联合会。会议给各国驻法公使发了函件,并由各位代表集资,捐现金1035法郎,给国内《上海會报》、《北京儂报》发出电报,指出“铁路共管,等于亡国,旅法华人,全体反对,望农、工、商各界,速起力争”。 在此期间,旅法各地的江西籍勤工俭学学生25人,相聚巴黎,成立了江西省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会,以互通信息、互相帮助,表达共同完成工读、早日回国的愿望。彭树敏积极赞同,慷慨解囊,与肖键等人汇编铅印了《江西省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会会员录》。 鉴于旅法勤工俭学学生经济困难,江西旅法勤工俭学学生会在彭树敏的倡议下,联名向江西省政府请求拨款救济。1922年初,旅法勤工俭学学生终于获得江西省政府拨给的一笔救济款。 在圣乃德做工的同学领到救济款后,陆续经由留法勤工俭学总会介绍,进入各地学校工读,彭树敏则留在巴黎工读。 1922年7月11日,彭树敏加入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中共旅欧支部批准彭树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4年9月,中共旅欧支部决定从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选派一批党、团员去苏联学习。江西籍的彭树敏、傅烈、饶来杰3人和聂荣臻、蔡畅、穆青等27人,从巴黎出发,经柏林、汉堡,渡过波罗的海,到达苏联的列宁格勒。10月,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学习。在中国班学习的还有罗觉、陈延年、王若飞、叶挺、刘伯坚、朱克靖、熊雄、肖复之、袁玉冰等人。 彭树敏在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期间,认真钻研马列主义基础理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俄国十月革命史,受到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教育。 彭树敏还积极参加学校中共党组织的活动,认真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并积极参加对外联络活动,向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同学了解他们国家工人运动和民族革命的进展情况,帮助他们联系本国斗争实际学习革命理论,与他们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后,国内革命运动风起云涌,迫切需要干部。彭树敏、黄镜、饶来杰等5人奉命回国,参加国内革命斗争。他们从莫斯科起程,经海参歲到达上海,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的接见。随后,彭树敏被派回江西,到安源从事工人运动。 在安源,彭树敏主要做宣传教育工作。他灵活运用学到的马列主义理论,精心研究安源工人运动发生和发展的斗争实际。在全国工人运动再度兴起,安源工人运动面临官僚买办、军阀联合进攻的关键时刻,他和安源党组织及其领导人一起竭力工作,引导工人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退却防御,积蓄力量,待机再起。 1926年初,彭树敏奉调离开安源到郑州,从事铁路工人运动。嗣后,党又改派他到天津做军运工作,在冯玉祥部宣传国民革命思想。后因冯玉祥部受挫,彭树敏只得只身潜入北京,做党的地下工作。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彭树敏又由北京转至上海工作。 北伐军在广大民众支援下取得节节胜利,在攻克湖南后,于9月初向江西萍乡、宜春一带进军。为了声援北伐,党组织派彭树敏到九江工作。9月初,彭树敏到达九江,寓居九江河街春和客栈,以照相营业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 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是:组织南浔铁路工人罢工,截断江西军阀邓如琢和孙传芳的交通线,使敌人无法从九江方面增援南昌。为便于工作,彭树敏迁居中共南浔铁路特支书记熊好生家。 不料,北洋军阀孙传芳部密探早已侦悉熊好生等人正在组织南浔铁路工人罢工,遂于9月11日深夜将熊好生家团团围住。适逢熊好生因事外出未归,在场的只有彭树敏和南浔铁路工会会员杨家洪、彭冰生3人。敌兵对他们进行搜查,在彭树敏身上搜出国民革命军分省作战地图和揭发北洋军阀罪行的传单草稿各一份,旋将他3人拘捕入狱。敌人对彭树敏施以酷刑,逼他招供。彭树敏坚贞不屈,至死不吐实情。同时设法通知在九江工作的原留法勤工俭学同学谢远霸和任九江商务督办的谢远涵,请他兄弟俩设法保释出狱。但反动军阀为镇压一切反抗力量,拒不同意保释。 (彭树敏的红色家书) 彭树敏自知在世之日有限,遂口述遗嘱,请监狱难友彭冰生转告家中: “我已为国捐躯,不孝罪大。然忠孝不能两全,请老父善自珍重,继母在堂亦同。侄儿辈,量彼心性,当读者读,当耕者耕,莫失祖先遗风。绅侄要出洋,我已托密友介绍入党。各兄弟中有灵敏侄儿,把一个传我后,要读书,继我志,各兄弟念在手足之情,谅必为我做到。” 9月18日,反动军阀以“谋反叛逆,捣乱国政”的罪名,将彭树敏枪杀于洱阳江畔。彭树敏就义时,历数军阀罪行,大呼:“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国民革命成功万岁!”军阀杀害彭树敏后,剖开心腹,割下头颅,悬挂于九江闹市示众。 10月,北洋军阀杀害彭树敏的消息传到萍乡,萍乡各界在彭树敏家乡腊市万寿宫举行了有数千人参加的追悼会。中共安源地委书记刘昌炎参加吊唁,并撰挽联一副:记苏联同学,郑州共事,君愿努力革命,报党报国,早存斯志;痛帝国侵凌,军阀横行,吾侪健全分子,而今而后,又弱一人。”表达了萍乡各界人民对彭树敏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悼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