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湘东区 查看内容

刘型:克己奉公守清廉本色

2021-4-9 13:24|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聆听红色故事 弘扬革命精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型生平业绩陈列馆去了解一名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老红军“父亲是一名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老红军。他没有给我们兄弟姐妹留下存款和房产,只留下浓浓的家国情怀和‘克己 ...

聆听红色故事 弘扬革命精神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

刘型生平业绩陈列馆

去了解一名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老红军




“父亲是一名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老红军。他没有给我们兄弟姐妹留下存款和房产,只留下浓浓的家国情怀和‘克己奉公、廉洁齐家’的良好家风,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伴随并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回忆起父亲刘型点点滴滴的故事,女儿刘松柏心中充满感慨。


刘型(1906年3月—1981年8月),江西萍乡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参与组织萍醴游击营。1929年随红四军主力下山后,先后担任支队、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军团后勤部政委等职。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南下抗日支队政治主任,中原军区政治副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军政大学政治主任,四野十纵队副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湖南省委常委兼秘书长、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北京地质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国家农垦部副部长,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井冈山回忆

1970年,刘型重上井冈山,他跟接待的同志回忆起那段艰苦斗争的岁月,“我从长征之前的7、8年的时间里,我没有穿过鞋、没有用过蚊帐、没有盖过被子,我们穿的都是草鞋、铺垫、盖的都是稻草。”

“7、8年没穿过鞋、没有盖过被子!这日子可怎么过呀!我们现在到井冈山,讲红色故事会,天冷了,还要开空调、开电褥子。过去的气温比现在还要低啊!”当刘型女儿刘松柏知道了父亲的这段回忆,感到简直太不可思议。

父亲从小家境贫寒,小时候,没有鞋穿。参加了红军,能够自己打草鞋了。没有鞋及穿草鞋的日子,伴随父亲将近半生,所以父亲对草鞋是怀有那样的感情、记忆得那样的深刻。



▲刘型与妻子和合影



▲刘型与儿子刘求真的合影

到了延安,刘型已经是军级干部了,在和妻子的结婚照中,他仍然穿着草鞋。后来和儿子刘求真的照片中,刘型脚下还是穿着草鞋。

刘型就是穿着草鞋丈量出井冈山的突破重围的革命斗争、丈量出长征的艰难险阻、丈量出延安的革命征程。直至解放后,刘型仍然保持着革命的热情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吃老虎油驱寒

六十年代初,刘松柏听父亲回忆长征时说道:“那时,我们在过金沙江时,战士们把仅有的冬衣都送给当地极度困难的老百姓了,现在要穿着草鞋、穿着单衣过雪山,简直太困难了。”

父亲就是穿着草鞋、穿着单薄的军衣、穿着一件毛背心,爬过了高度为4900米的雪山——夹金山,当地的老百姓说:只见人上去,不见人下来,这是仙女才能过的雪山。部队要求战士们,在中午12点以前,一定要过最高峰,下午才不至于被冻死在雪山上。父亲和战友们,抱团躲过风暴。

在过雪山时,父亲发烧了,掉了队,他很焦急,他想:我要求战士们中午以前要翻过最高峰,我作为党员、作为干部,我应该带头做到。这时,他翻遍了全身,身上没有任何的药品、食品,也没有为了御寒的辣椒和大蒜等东西,只摸到了一盒老虎油(现在叫清凉油),他急中生智把这盒老虎油吃了下去,他清爽了,追上了队伍。

父亲说:“是这盒老虎油救了我一命。”

一半粮食和一双草鞋

在长征的途中,对于红军战士来说,最重要的是两件事:粮食和草鞋。

长征中,有的战友因饥饿,昏倒在路旁,刘型看见,立刻给他喂口粮食,战友醒过来了,刘型把自己的粮食给他分一半。

“父亲就是穿着草鞋,过的草地。在长征途中,父亲还把粮食和草鞋给了战友。粮食、草鞋就是人的生命线呀!父亲就是这样救助着自己的战友。”刘型的女儿刘松柏回忆道。

“在过草地时,刘型看见战友李雪三的草鞋走坏了,脚也走烂了,草地里的水很多是有毒的,很难完成长征的任务。他从战友身边走过,看见战友的狼狈样,立刻从怀里拿出一双草鞋,送给战友,而他自己也没有多余的草鞋呀!”解放后,李雪三被评为中将,他经常跟家人回忆那段当年在长征中“一双草鞋”的故事。

李雪三的夫人柏曼清给松柏说到,“李雪三以前经常会跟我和孩子讲,正是刘型送我的这双救命的草鞋,使我完成了长征的任务!”李雪三的儿子也对松柏说:“是刘型伯伯救了我父亲的命,才有我们一家子!”松柏听完后,非常感动!

50个人分一个蔓菁

刘松柏回忆道,“父亲平时很少谈及自己的战斗经历,但他去世前的一次简短的谈话使我记忆犹新。1981年7月,父亲去世前23天,我们想留一个全家福的纪念照片,把他从医院接回家时,他还深情地、气喘嘘嘘地、断断续续地讲着红军时期过草地的故事,为什么他对过草地的事情记忆犹新呢?因为他经历过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3个方面军的长征阶段,3次过雪山、草地。”

他跟我们讲道:“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非常艰苦,没有吃的,我们找到了蔓菁,你们知道什么是蔓菁吗?”我们都说:“不知道”。我爱人梁汉平说:“蔓菁呀!我知道,长的像萝卜,吃起来发哏,不好吃!”,父亲接着说:“当时一个蔓菁,分给50个人吃”。

父亲简短的几句话,刻画出一个生动的场景。我听了以后浮想联翩,从我的想象中可以知道:对那个不大的蔓菁,每个红军战士只肯咬一小口,然后传给下一个人吃,下一个人再咬一小口,然后再传给下一个人,一直传到最后,传给了50个人吃!

拒绝“享受”的待遇



▲刘型(中)和战友合影

1953年,党政干部由供给制改为工资制,刘型主动要求组织降低自己工资级别,以缩小干部和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仅如此,刘型对担任北京地质学院院长应“享受”的待遇也严厉拒绝。

“有次后勤部门给家里送来一对沙发和一块地毯,他下班回家看到后,非常生气。”刘松柏介绍,他拿起电话严肃地对后勤部门领导说,现在国家这么困难,作为领导干部不能讲排场,搞铺张浪费,立刻把这些东西拉回去。随后,他又交待工作人员,把这些家具给院里的苏联专家送去,“他们是我们请来的朋友!”

“我们正在地毯和沙发上玩得开心,一看要被拉走,马上都嚎啕大哭起来。爸爸边哄我们几个边说,你们看家里这么多板凳,可以当木马骑啊,还有这地板,在上面打滚多舒服!说着就真骑着板凳在屋里转起来……”刘松柏为她父亲的天真行为笑着解释道。

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在刘型身上也体现得很明显。刘松柏清楚地记得,她父亲出差必带针线包,无论是掉了扣子,还是破了衣服,他都自己缝补。有些衣服补丁摞补丁,她母亲实在看不下去,就劝刘型买件新衣裳,刘型却说:“补补还能穿,老料子穿着更舒服。”

革命时期,在井冈山时期刘型盖稻草过冬,爬雪山时吃老虎油驱寒,过草地时送一半粮食和仅余有的一双草鞋给战友,与战友50人分一个蔓菁……解放后,他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作为一名军级干部,仍然穿着草鞋和打满补丁的旧衣服,不用职权给子女提供便利……就是这样一位老红军,他将他的革命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给予人们精神养分,引导着人们砥砺前行。

今年是刘型逝世四十周年,

让我们一起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精神!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