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一段历史记载了一方水土的人和事,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从历史里读到的是区域的变迁、奋斗的历程、生命的阅历和故乡的情怀,延续了这些记忆才能留住乡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作为赣西新门户的湘东,在人间四月天里昨日发生的故事。 1926年4月 经袁德生、张连瑞介绍,昭信乡(今老关镇一带)农会的晏方贤、颜墨林、杨润光、王开明等6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江西首批农民共产党员,随即成立中共昭信乡支部。 1928年4月 4月4日,中共小西区委、湘关区委组织萍西农民武装,并联合醴陵南区革命武装发动下埠战役。后因叛徒泄密、指挥失调等原因,战斗失利,敌人乘机进行大屠杀,200多名革命志士遇难牺牲。同时湖南军阀调集两个师兵力对湖南东部各县和萍西地区“清剿”,湘东地区以及萍乡、醴陵、攸县的地方反动武装也向小西区工农武装割据区域发动联合进攻,萍西革命运动被血腥镇压,张汝全、邓卓群、孔滋勋等主要领导人于4-5月间先后被捕杀害。刘型率萍醴游击营部分战士向萍攸边界山区转移,并经广寒寨、白竺、莲花等地到达永新,投入井冈山的斗争。 1935年4月 中共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机关迁驻萍(乡)攸(县)边界太平山。时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陈洪时(后于1935年6月中旬在排上毛园叛变投敌)及谭余保等率红军游击队在广寒寨、白竺、东桥一带进行游击作战。江西省保安第四团第三大队进驻东桥、广寒寨,对中共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红军游击队进行“围剿”达一年之久。 1938年4月 中共攸醴萍中心县委在东桥江边冲和湘东姚家洲被服厂分别建立了党支部。 1944年4月 ▲抗日阵亡将士骸骨塔 湘东人民积极配合抗战部队抗击日军。(一个月后第四次长沙会战爆发,日军多次入侵湘东地区,先后与驻守湘东地区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二军、第五十八军在湘东镇云程岭和峡山口街船形岭等地激烈交战,守军伤亡惨重,战后收集忠骨,在云程岭建成“抗日阵亡将士骸骨塔”) 1949年4月 中共闽浙赣区委南昌城工部萍乡特别支部成立,随后中共萍乡特别支部湘东总支和小西路总支分别成立。其中湘东总支辖青山、泉田、湘东街、黄堂、火烧桥等支部,小西路总支辖麻山、腊市、大路里、昌源(东桥)等支部。稍后中共湖南省醴陵县工委萍乡湘东总支成立,辖葡萄岭、湘东老街、下埠、金鱼石、石井、老关等支部。湘东地区于当年7月23日解放。 1950年4月 按照上级指示,中共萍乡特别支部湘东总支和小西路总支及各支部均停止活动,随后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湘东地区共设置为4个区共58个乡、1个街,其中湘东区(今湘东镇一带)辖13个乡和湘东街,美昭区(今老关镇、下埠镇一带)辖14个乡,麻山区(今麻山镇一带)辖15个乡,东桥区(今东桥镇一带)辖16个乡。 1951年4月 湘东、荷尧等地民兵积极配合解放军和公安参加剿灭大屏山残匪的战斗并迅速获得胜利,受到江西军区通令嘉奖。 1955年4月 ▲何克全(凯丰)像时任中宣部副部长、中央马列主义学院院长何克全(凯丰)因病3月23日在北京逝世,消息传来,湘东地区各级党组织送去了花圈,并进行了悼念。 1968年4月 湘东地区各公社、场、镇陆续成立“革命委员会”。 1970年4月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湘东地区各公社、场、镇陆续召开党代会,成立党委,因“文革”中断的党的活动全面恢复。 1973年4月 4月17日,中共湘东区直属机关总支委员会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