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里到处是废弃矿坑,光秃秃的,现在经过生态修复,我们这里成了人人羡慕的‘生态氧吧’,好多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我们这里看风景呢。”近日,在下埠镇胡家村土旺冲山岭脚下,村民赖仕清望着满山繁盛的花木,难掩激动和欣喜。 事情要从下埠镇村民的 “期盼”说起…… 修复前 下埠镇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开采历史悠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同时也对生态地质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1898年至今已经开采了120余年,开采面积达到万余亩。据不完全统计,该片区范围内先后有湘岭、旺发、人胜等10余家煤矿企业。 在持续百余年的小煤窑开采下,形成地表大面积采空区和采坑,地表植被和山体结构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周边环境恶化,极易造成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随时危及周边村组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条生态“伤疤” 成了当地村民心中的痛。 消除隐患,修复生态 正是村民们迫切的期盼—— “面对多年吃‘资源饭’留下的生态历史欠账,我们顺应当地群众要求进行矿山治理的迫切期望,与下埠镇一起启动了矿山综合治理项目,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幸福美好生活的增长点。”区生态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治理项目从2013年9月开始,总面积为1056.5亩,分两期实施,主要工程内容为:阶梯式平土降坡土石方避险、挡土墙、截排水沟、沉沙池、植树造林绿化等,致力于有效恢复采矿区地表生态环境,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改善当地百姓生产生活环境。 如何才能让废弃矿山治理更加有效, 更加服务于附近村民的生产生活? 湘东区在对下埠镇的 矿山综合治理上可是花了不少心思—— 聘请市林科所技术人员进行矿山植被恢复、对矿山复绿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对废弃矿山进行土地平整降坡,做好矿山避险工程……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村民们主动投工投劳,纷纷加入到爱护家园的行动中来。 同时,积极注重矿山周边环境的改善,做好了矿山周边公路修复、水塘清淤、绿化等工程,打造了矿山下土旺冲、南竹坡等1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矿山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别有一番风味,为矿山旅游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创建了全市第一家矿山生态修复科普基地,采取展厅和矿山实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科普活动,许多单位慕名前来考察学习,为矿山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多年来持续进行的整治复绿工程, 已然让曾经的废弃矿山在整治后 再次变成地方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通过矿山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地已初步达到预期生态功能恢复示范效果,水土流失程度降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明显减少,片区内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认真做好矿山周边公路修复、水塘清淤、绿化等环境修复工程,打造了土旺冲、南竹坡、狮子坡、茶园、满塘、七坡里等新农村建设点,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绿意盎然……这里的土地又重新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目前,下埠镇辖区内矿山总恢复植被面积1056亩,预计在3年内达到恢复改善生态环境预期效果。治理过程中,因地制宜打造矿山生态旅游景观。后期,还将发展槐花茶、槐花蜜等旅游经济产业,努力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环境就是民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让“废弃矿山”旧貌换新颜 彰显出湘东区 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改善生态环境 不断提高百姓获得感 幸福感的决心和魄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