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李小涛报道:汉冶萍,脱胎于新旧民主革命到来的前夜,裹挟着近代工业革命的浩浩洪流,并以坚毅拼搏、自立自强,一举成为亚洲最大、世界著名的煤铁联合企业,初步奠定中国钢铁工业的基础和体系,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民主革命奠定了物质、产业、思想基础,缔造出一段光耀千秋的辉煌历史。11月28日,由萍乡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主办的全国网络名人看萍乡采访团一行走进总平巷,感受百年工矿的光辉历程。 据了解,总平巷是安源煤矿工人上下班以及煤炭输出的总巷道。总平巷内分东平巷、西平巷,因地面平坦,所以称为总平巷。巷深2600米,高3.5米,宽4米,是用红砖砌成的牌坊形建筑。井口上方塑有铁锤岩尖图案和“总平巷”三个醒目大字。岩尖代表采煤工人,铁锤代表机械工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开拓者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多次到总平巷下矿井考察。1921年秋,毛泽东第一次来安源考察。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总平巷下到井下工作面,和工人促膝交谈,了解工人的苦难生活,用工人亲身经历的事实向工人进行马列主义教育。毛泽东启发工人受苦不是什么“命里注定的”,而是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势力和资本家压迫剥削的结果,工人阶级要改善自己的地位,就要靠自己团结起来进行斗争,打倒剥削者、压迫者。为了说明团结的道理,他还拿小石子打比方:一块小石子一脚就踢开了,要是把很多小石子凝结在一起,就不容易搬动。教育工人只要团结起来,就什么都不怕了。 1922年9月14日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井下工人在接到罢工信号后,手握岩尖、斧头,高呼罢工口号,像潮水一样涌出井口。工人监察队在井口上方竖起了“罢工”大旗,用煤桶堵塞井口,日夜严加把守,不准任何人下井,直至取得罢工胜利。 1930年9月下旬,红一方面军来安源时,毛泽东带领部分红军干部、战士又一次从这里下到矿井深处与工人交谈,进行革命宣传。 1939年3月,日本侵略军从南昌方向向萍乡推进,国民党下令将萍矿拆迁,从此煤矿倒闭,矿井被淹,但井口保存完好。1949年7月解放后,在党的关怀领导下,安源煤矿于1954年正式恢复并投入生产。总平巷仍是安源煤矿煤井的总出入口,一直沿用到现在。安源煤矿现有工人五千多人,最高年产量达120万吨。1987年总平巷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