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娅 为荷尧镇青云村智障残疾的赖昌顺夫妻举办生日会;与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一起煮饺子、贴春联、过小年;为乌岗村特困人员糜仁建家庭打扫卫生,让原本乱糟糟的家整洁亮堂起来……去年以来,湘东区民政局通过向湘东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购买服务等形式,在全区开展特困人员探视照护活动,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学习强国、《光明日报》《中国社会报》《江西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湘东区自2020年5月正式启动特困人员和农村留守老人探视巡访服务工作,通过“网络即时通讯服务、快捷上门服务、定时定点服务、日间照料服务”,为全区640名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定期巡访服务,全方位掌握留守老人的实际需求,提供“居家不离家、服务零距离”的专业养老服务,打通特殊老年人群体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让全区老年人过得更好”的目标。 “胡婆婆,我们又来看你了。”湘东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志愿者段媛梅一大早便来到排上镇南村的胡中英老人家里。独居的胡中英老人今年97岁了,段媛梅和其他志愿者每月两次来看望她。胡中英老人身体健康,生活自理。见到客人到来,她热情地端上茶水和果点,“我现在是享福啊,享共产党的福,不愁吃穿,这些孩子还经常来看我、照顾我,牵挂我的头疼脑热。日子这么好,我还想活得长一点!”胡中英老人喜笑颜开地说。 前些天,胡中英老人的身份证和银行卡遗失,来探视的段媛梅便带着她去补办了这些证件。“我们的探视巡访工作让留守老人们安全有人关注,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段媛梅说。 老关镇张海峰前年返乡后,加入了湘东区政法委主管的农村(社区)社会治理综合体志愿者组织,去年被湘东区民政局评为优秀志愿者。2020年5月,他申请成为了探视巡访志愿者。二鲤村村民杨中萍是他的同学,也是他的结对志愿服务对象之一。今年47岁的杨中萍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没有行动能力,和七旬母亲生活在一起,一度抑郁。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到杨中萍,张海峰还自学了心理学。他经常买书送给杨中萍,天气好的时候,推着轮椅上的杨中萍出去走走,晒晒太阳,和邻里们一起聊聊天。 像段媛梅、张海峰这样的志愿者,在湘东区有258名,其中党员志愿者96人,专业社工15人。他们分布在全区136个村(社区),在该区民政局的指导下,按照就近、就熟、就便原则,通过结对,为926名分散供养自理特困人员提供上门服务。其中检查居住环境整洁情况并提供内务整理服务8263人次,检查饮食安全、用电安全并提供安全知识宣传服务9875人次,查看精神面貌并提供精神慰藉服务15900人次,提供理发服务607人次,修剪指甲服务912人次,提供物资送温暖服务1256人次,送医陪护167人次。 同时,该区民政局从900余户特困老人对象中选取100户行动不方便、长期独居的特困老人,安装监测预警系统,追踪其行动轨迹,为采取志愿服务提供信息依据。并为暂在外地(在外务工、居住、就学等)特困人员利用电话、微信提供精神慰藉、安全知识宣传服务。 为了确保服务质量,湘东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成立了服务质量测评小组,采取定期入户走访,调查服务质量,主要通过实地查看、邻里访谈、对服务对象或其监护人的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服务质量进行测评。 “助人自助。”在志愿活动中,志愿者们的能力和格局也在不断成长、提升。段媛梅感谢这个平台对她的培养,她报名参加了湘东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培训班,备考社工,以期更专业、更好地做好志愿服务。张海峰的家人也为张海峰的爱心付出感到自豪,都热心支持他的工作。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关爱之花正漫山遍野,绽放在美丽的湘东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