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晨报网讯 (周双萍 张筱萱)四月清和雨乍晴,安源当户转分明。作为中国工人革命运动发源地,安源无疑是中国党史上一颗灿烂红色明珠,书写了许多个党史之最。在举国上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今天,安源又该如何让党员干部在春风化雨中汲取百年党史的丰富营养,传承安源志,唱响安源红,夯实安源梦,弘扬安源风、凝聚安源力呢?4月29日,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演绎了一整套富于安源特色的“自选动作”,让党员干部从红色故事中感悟不渝初心,从“安源之最”中汲取前进动力。 9点不到,安源区委书记康峰即率领全区在职副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着正装,戴党徽,统一奔赴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回顾波澜壮阔的安源革命斗争历史。随后,全区在职副县级以上领导,区委各部门、区直各单位、区各人民团体、驻区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各镇街、城郊党委书记集聚安源党性教育基地演艺中心,听取党史专家、萍乡市红色文化与党性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黄仂作专题授课《历久弥新的安源精神》。 ▲重温入党誓词 黄仂详细解读了安源历史、安源工运在党的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安源路矿工人斗争史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和深入阐述,并赋予了安源精神新内涵:团结奋斗,敢为人先,忠诚坚定,义无反顾。近两小时的授课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指导,让人很受教育、启发和鼓舞。 ▲黄仂作专题授课 紧接着,安源区委常委们以讲故事这种接地气的形式开始了对红色安源之最的阐述。宣传部长邬思海率先上台介绍中国共产党在安源最早开展的系统的工人教育,犹如不眠的思想长灯和星星之火,驱散了黑暗,照亮了革命前行之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随之蓄势待发。 ▲会场 政法委书记叶建交则聊起了安源之最之二——中共党史上最早的工农结合运动。工农运动的胜利让工人们看到了当家做主的希望。但“二七”惨案后,全国工运处于低潮,毛泽东对安源工运制定了“弯弓待发”的策略,进行生产自救。 ▲区委常委轮番讲述“安源之最” 统战部长、武装部长、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区委副书记,鱼贯而上,将安源之最一一娓娓道出,一环紧扣一环:安源最早实行工人参与企业管理,最早尝试红色金融事业,最早打破包工制,最早成立红军第一个工兵连,最早成立第一所中共地方党校,最早修订经济管理制度和反腐案,最早成立红色儿童团,最早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经济实体消费合作社…… 一个个从史海中挖出的真实故事和翔实数据,一段段令人信服又感慨的史实,巧妙地串联成一条脉络清晰、结构严谨的历史“长河”,令台下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一点也不感觉枯燥乏味,不时发出一声声惊叹:原来安源有这么多“最”,安源真是一个精神富矿啊!常委们讲故事期间还穿插了精彩的京剧表演《杜鹃山》《智取威虎山》选段。 ▲京剧表演《杜鹃山》选段家住安源 区委书记康峰最后讲述了安源成立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的情景:“1922年2月,在萍乡煤矿一间火车房里,由李立三同志主持,和其他五名同志朱少连、朱锦堂、蔡增准、李涤生、周镜泉组成了中国产业工人第一个党支部。他们庄严地举起右手,在一面用红纸做的党旗下许下诺言,努力革命,遵守党纪,牺牲个人,永不叛党!这就是我们最初的宣誓誓词。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是我们党诞生以后红船精神最生动的实践地……”浑厚有力的声音久久回荡在会议厅中。 ▲康峰讲述"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的党史故事 整整4个多小时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充满现场感和仪式感,让党员干部受到沉浸式教育,驻足凝眸,回望党史,牢记“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