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扶贫日,长平乡敬老院副院长、扶贫干部李仲华一早到市场上买了菜,提到帮扶对象陈昌辉家(菱角村村民),用来改善下陈昌辉家的伙食。 李仲华买来菜食与钟国兰(陈昌辉妻子)一起在厨房忙碌。(左一李仲华 ) 事情要从去年农历年前说起,在年前的一次走访慰问中,那天李仲华如往常一样,提着米油和其他水果等来到陈昌辉家走访。刚进陈家门,在厨房中忙里的陈妻(钟国兰)便和大女儿(陈燕琳)走出厅屋迎接。与此同时,一声“干妈”的称呼,打破了以往走访拉家常的惯例。 自2016年长平乡政府调整李仲华为陈昌辉家帮扶干部时,她二话没说,便及时对陈昌辉家进行了帮扶走访。了解到陈昌辉家有4人,其本人患有尿毒症,已透析达11年,妻子钟国兰除照顾家庭外还在附近花炮厂务工,一年收入1万余元,生育一对女儿,皆在读书。那时候的陈昌辉一家四口挤在老房子中,用水靠挑,用电不稳,时刻担心房子会倒塌,过日子有今天愁明天。钟国兰一人担负着家庭维持下去的重担,每每一想到家中状况,便辛酸上心头,眼泪含含。 李仲华帮忙解读陈昌辉就医检测报告单(左一陈昌辉 左二陈国兰 右一李仲华) 得亏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好,在政策上,村干部能帮忙的都会尽力帮忙;在结对帮扶上,扶贫干部李仲华月月都会送米送油,每次走访都会询问家庭日常开支是否有困难,治病是否顺利、两个孩子学习如何、家中是否缺衣少被、有没有新的困扰,关心陈昌辉一家人的冷暖,在精神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在经济上也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如今的陈昌辉家庭,已享受安居扶贫政策,住进了新家,同时享受了政府低保兜底政策,有一定的固定收入来源;享受健康扶贫政策,陈昌辉透析报销比例也较高,看病负担减轻了很多;一双女儿正渐渐长大,小女儿正读初一,大女儿已在实习期;妻子钟国兰又是勤奋人,家邻近厂有活干常贪黑才会回来;为增加陈昌辉家庭收入来源,村上还给陈昌辉安排了保洁员岗位,力所能及的劳作,每月可获得700元收入。谈及到未来,钟国兰脸上少了以往的迷茫,丈夫的病情得以稳定,一双女儿懂事体贴。 陈昌辉新房,房子虽小,功能齐全,一家人住的很踏实。 自大女儿与扶贫干部李仲华“结亲”以来,李仲华对陈昌辉家庭更是关心关爱有加。“孩子在外实习,吃和住都要花钱(护理专业,实习期无薪酬,不包吃住),有任何生活上的困难都可以和我说,我愿意承担她正式工作前的开销”李仲华真情的说到。一句句发自内心朴实无华的话语,无不感动着陈昌辉家庭;不间断的走访慰问,驱寒问暖,关心身体、关爱发展;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今年春节期间,钟国兰带着女儿陈燕琳到“李妈妈”家拜年,李仲华不仅热情的接待了扶贫路上“结亲”的亲戚,为前来拜年的“女儿”准备了吉祥的红包,李仲华儿子也特别有情谊的给初次见面的干妹妹准备了1000元新年红包。 听闻女儿实习单位不安排吃住,李仲华和其丈夫特意送了1000元现金到其家中,并发微信告知女儿,好好实习,学习本领,生活上有困难尽管开口,工作上迷茫也可以和妈妈说,妈妈会在身后始终支持你。 李院长对我们家是真的好,比一般亲戚还要好,李院长自身只有儿子,没有女儿,要不我们家就和他们家“结亲”吧!你认李院长当干妈。(结亲前,钟国兰和大女儿陈燕琳的对话) 提议一经提出,很快得到陈燕琳的支持和同意,并在随后的一次李仲华上户走访时,陈燕琳亲切的称呼了李仲华一声干妈。没有丝毫心里准备的李仲华,面对突如其来的“女儿”,欣喜接受。 被扶贫干部李仲华的真心、真情感动,被“干妈”家家人热情的对待,如今的陈燕琳称呼李仲华不再是干妈,而是脱口而出的“妈妈”! 扶贫路上,有荆棘坎坷,有风雨无奈,但总有一份感动,让你我倍感欣慰;总有一股力量,支撑我们一往无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