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翻耕鸟儿来,起秧抛秧栽种忙。5月24日,久雨初晴,在桐木镇杨坊村南岭下大片农田里,种粮大户张祖权正抢抓农时,大力组织农机和人员进行农田翻耕、起秧、抛秧作业,确保不负农时、夏粮丰收。 走进育秧田,一畦畦秧苗长得青青翠翠,挤挤簇簇,犹如一块块平整铺设的绿色地毯。秧田里,多名村民熟练地将一块块秧苗从地下撕起来,再通过“拔”、“拨”、“摆”等几个动作,将秧苗装进运秧筐中,然后搬运到耕种田。 “这些秧苗专门采取抛秧用育秧盘育秧,既起秧方便,节省人工,又根系损伤少,移栽成活率高。”张祖权介绍。 而在不远的农田,几名村民将秧苗搬着放在田埂上,随即从秧筐中抓起一把秧苗,顺手往空中一甩,只见一束束秧苗犹如箭支一般分散插入泥土里,不一会儿秧苗就“栽”遍整块田。“采取抛秧方式,我们十来个人一天下来能栽三十亩左右,比人工插秧快多了,人也没这么累。”家住湖塘村的务工村民曾庆国笑着说。 发展乡村现代化农业,少不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1982年出生在桐木镇湖塘村的张祖权,2001年从部队退役便扎根农村,从事水稻、油菜、玉米、黑米、黑豆等农作物规模化种植,经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已在桐木、鸡冠山、长平3个乡镇流转1200余亩田地,从事油稻轮作和蔬菜种植,并吸纳了11名村民长期务工。 “经过连续多天冒雨抢抓农时,杨坊这片200亩早稻作业任务预计今天就可完成。“谈及水稻抛秧种植,张祖权说,”抛秧省时省力,撇开水稻品种问题,抛秧和插秧在产量上相差不大,如果抛的疏密度和水肥管理恰当的话,抛秧产量还更高些。“ 今年以来,桐木镇积极通过发放宣传单、巡回宣传车、入户走访等方式加大惠农利农政策宣传,实行干部包村分片整治撂荒耕地,大力开展集中清河行动,及时修缮损坏的农田水利设施,严格落实粮食补贴惠农政策,引导支持农业企业或种粮大户流转土地规模种植,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平稳、有序、高效。 ”镇里专门拨款15万余元,以购买服务方式聘请种植企业进行500亩早稻育秧,免费发放给早稻种植农户。“该镇农业水利办负责人黎汝红表示,”不久,桐木镇将实施南北干渠修缮工程,除险加固部分渡槽,把南北干渠再延长10公里,进一步满足耕地灌溉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