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长期以来都是落后、贫困与疾病的代名词。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远万里奔赴至此,在缺医少药的环境下无偿帮扶,救死扶伤,赢得了当地居民的交口称赞,他们是来自中国的援非医生。在中国的援非医生中,又有一位来自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妇产科医生,更是两度参加援非,用实际行动诠释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医者不分国家,疾病不分国界,不管在哪里,我都是一名妇产科医生,我的职责就是护佑母婴,救死扶伤”。说这话就是两度援非的市二医院妇产科医生芦冬兰。 2014年初,芦冬兰主动请缨,报名参加中国(江西)第21批援突尼斯医疗队,开启了第一次援非征程;2019年11月1日,她再次出征,赴乍得执行援外医疗任务。面对新冠疫情,她严密防护、殚精竭虑护佑着孕妇、宝宝的生命安全,凭着出色的工作业绩,荣获“优秀队员”称号。 时间就是生命 在突尼斯上班的第一天,芦冬兰就感觉到这里的工作犹如在前线战斗,几乎每天都要抢救,工作量是国内的两三倍。这里病人多医生少,门急诊、会诊、B超、产房、手术等等,芦冬兰要一肩挑。 2015年9月11日,芦冬兰共做了8台手术。对于晚上的第四台手术,她至今记忆犹新:一位产妇几分钟之前胎心监护提示胎心过慢,很快就找不到明显胎心。是急性胎儿窘迫?还是胎儿已经mort(死亡)?芦冬兰赶紧给产妇做B超,有胎心,但很微弱且缓慢。宫口尚未开全,做产钳不到时候。紧急手术,胎儿很快被剖宫取出,羊水是粘稠胎粪,脐带Ⅲ度绕颈。新生儿窒息,经复苏抢救情况转好,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正所谓“时间就是生命”,这台手术用时仅仅17分钟。大家纷纷伸起了大拇指,说:“Dr.Lu,très très bien(芦医师太棒啦),Médecin Chinoise trèsbien(中国医师了不起)。” 术后回到科室,助产士向芦医师击掌以示庆祝!看窗外,天已是大亮,芦医师才感觉自己已经很疲累了……。 ▲2015年,芦冬兰在突尼斯 树立中国医生形象 ▲2016年突尼斯西迪布基德省卫生局长颁发给芦冬兰医生的荣誉证书 在芦冬兰的心中装着一个“大中国”,她说:“作为援外医师,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中国医生和中国的形象”。 刚到突尼斯工作不久,突方医生对中国队员并不信任。有一次芦冬兰要与突方妇产科主任商量事,正准备敲门进去,却听到里面传出一句话:中国医生不会做产钳。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芦冬兰,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产钳运用起来,而且要比突方科主任还要做得更好更娴熟。 芦冬兰一边尽快适应工作,一边暗暗地作好技术准备。2015年3月11日,芦医师成功地在援助医院做了第一例产钳术,产妇安全生下宝宝,科室当地医生对芦医师竖起了大拇指。之后芦医师运用产钳快速助娩成功解救出急性缺氧的宝宝数十次,还运用产钳争分夺秒地帮助一个脐带脱垂的产妇接生出一个4620克的巨大儿,让所有在场的人欢呼、称赞。芦医师由出口产钳做到中位甚至中高位产钳,在不到20个月时间里,做了90多人次,都非常成功,深受突方同行和病人的好评。由于对产钳运用得当,科室主任和同事又对芦医师多了一份敬重。 2016年10月29日,在芦冬兰结束援突医疗工作的最后一天,科主任组织全科室医护人员为她举办个人欢送会,在家休息的突尼斯同事们也赶来了。大家一一和她拥抱、亲吻、合影,大家依依不舍,嘴里说着同样一句话:期待您再来! 每每想起援突经历,芦冬兰的眼里就会满含泪水,这泪水中有喜悦,也有艰辛,那饭后的两个水果、那带病坚守的24小时、那刻有她和突方女医师两人名字的铜盘、那两棵珍贵的柠檬树苗……都深深烙印在芦冬兰的心中,诉说着中非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困难面前勇于尽职担当 2019年11月2日,芦冬兰作为中国(江西)第15批援乍得医疗队队员,来到了更为艰苦的素有“非洲死亡之心”的乍得共和国,在中乍友谊医院工作。 有之前两年援外工作的良好表现,组织上充分认可了芦冬兰吃苦敬业的扎实作风,为此特让她担任了队里的资产管理员兼药械管理员工作。为了完成医疗队资产清理工作,芦冬兰经常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有时一忙就到了晚上。清理无序堆积的物资、打扫蜘蛛网和灰尘、整理散乱的发票单据、核对物资领取情况等,在她的极其认真和不懈努力下,医疗队十多年的资产全部进行了清理、登记和造册,仓库物资存放整齐。常来医疗队帮助维修的同胞看到芦医师无怨无悔地在做事,试着问:“芦医师,你是个党员吧?”芦冬兰微笑着说:“我只是一块普通的砖,在完成组织上赋予的任务”。 2020年3月19日,乍得发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芦冬兰和队员们一道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抗击战中。她作为一名妇产科医师,还做着护士抽血、打针、输液等工作,是一个与可能新冠病人密切接触最多的岗位。不少发热病人,有的还伴有咳嗽等症状,有人好心提醒她:你要小心,不要被感染了!是的,被新冠感染,谁不怕?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全民防疫意识差、医疗条件匮乏的国度,可是“生娃这事等不得”,芦冬兰是这样想的,也总是一丝不苟地做着。每天她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生命诞生。 ▲芦冬兰在乍得做手术中 守护在乍华人孕妈的安康 非洲疫情暴发,乍得封国。有5位在乍华人孕妇,由于疫情被困在乍得,何时能解封通航却是未知,孕妇及家属都十分担忧,引起了我驻乍大使和参赞的重视。援乍得医疗队得知消息后,主动向使馆请战,芦冬兰承担起了这5位孕妇孕期的跟踪管理工作,她积极联系孕妇和他们家属,竭尽全力护佑着她们的孕期安全和健康。 芦冬兰第一时间建立了“在乍华人幸福孕妈”微信群,认真制定了《在乍华人孕妇孕产期跟踪管理方案》,不论白天还是晚上随时解答疑惑,普及孕期小知识,做好孕期产检工作及孕妇的安抚工作。芦医师的耐心、细心、仁心让孕妈们感到不那么害怕担忧了!8月1日,乍得开放航班了!孕妈们准备着返回祖国。芦冬兰一边继续做好她们孕期的产检和安抚工作,一边为孕妈们提供登机证明、发放防疫物资,总结旅途吃住行、疫情防护等注意事项,交代孕妈和家属,让孕妈们深受感动。8月底,5位孕妈先后安全回到中国。10月25日,一位华人孕妇返回中国后顺利生下了宝宝,为了感恩医疗队的付出,父母给孩子取名“恩恩”。 ▲芦冬兰在乍得工作图片 谢谢中国医师! 2020年4月的一天,芦冬兰接诊了一位女患者,她因停经来就诊,B超确诊怀孕快2个月了,患者却是一副担忧无助的表情。原来她在5年前分娩第一个孩子她的女儿之后,又相继怀孕过3次,均在怀孕三四个月时自然流产。芦冬兰给她认真地检查,发现引起多次流产的原因是“宫颈机能不全”导致,经过耐心的沟通,患者脸上露出了期待的笑脸。在孕13周多的时候在门诊行了宫颈环扎手术,术中芦冬兰医师小心翼翼、仔细地做着,缝合的高度、进针的深浅、打结的松紧、如何减少手术刺激等,手术顺利完成,可这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乍得病人依从性很差,孕妇能否顺利生下孩子,芦医师为术后的跟踪管理操心不少,术后预防流产预防感染,芦医师给她免费提供了中国药品。为了让她能够相对定期来复诊,芦医师做了很多沟通解释工作,每次来复诊,尤其是早中孕期时,芦冬兰总是反复强调在家多躺着休息,尽可能加强营养等。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孕妇的肚子也慢慢大了起来,随着孕月的增加,孕妇的心情越来越好,笑脸也多了起来,走时总是不忘说声“谢谢芦医师!谢谢中国医师!Merci Beaucoup Beaucoup(非常感谢)。”2020年11月20日该孕妇顺利分娩一个足月男孩,母子平安,又儿女双全了,两家人非常的高兴。产妇的父亲特地来向芦冬兰报喜,他说:中国是乍得的好朋友,我们永远感谢你们,感谢中国医师! ▲芦冬兰在乍得工作图片 芦冬兰以仁心和仁术践行着一名援外医生的初心和使命,以奉献和大爱诠释着一位白衣天使的责任和担当。 个人简介 芦冬兰 ,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医师,第21批援突尼斯医疗队妇产科医师、第15批援乍得医疗队妇产科医师兼资产管理员,于2014-2016年参加援突尼斯医疗队,于2019-2020年参加援乍得医疗队并荣获“优秀队员”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