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村社廉洁工作平台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安源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监督向基层延伸的有效路径,一手抓硬件建设规范、一手抓软件运行机制,通过“软硬兼施”全面提升全区118个村社廉洁工作平台运行质效,着力破解基层监督难问题。平台运行以来,共收集各类问题1739个,解决1631个,运用“四种形态”处理58人。 “八有、七个一”规范平台建设硬标准 按照“有队伍、有职能、有场所、有经费、有台账、有活动、有作为、有考核”的“八有”建设标准,推动村社廉洁工作平台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平台设置“两员一会”(即1名纪检委员、1名监察联络员、1个监督委员会),全区118个村社廉洁工作平共选配人员455人。建立“一封信、一张连心卡、一个微信群、一个举报箱、一份权力清单、一个问题台账、一次民主监督公开日”的“七个一”工作模式,健全完善《安源区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安源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等17项制度。制定《安源区村社廉洁工作平台建设工作手册》,统一职责标准,让队伍思想清、入门快。同时为解决镇村后顾之忧,区财政每年拨付每个平台2万元的工作经费。 “三单两表一函”构建制度运行软环境 探索“三单、两表、一函”工作机制,即《廉洁工作平台履职清单》《农村廉洁工作平台监督清单》《社区廉洁工作平台监督清单》《履职情况记录表》《问题线索移送表》和《监督提醒函》,优化“两员一会”履职,让平台监督更加有力有效。日常工作、季度工作、年度性工作做什么,履职清单上一目了然;归纳六大监督类别,针对农村和社区的不同明确监督要点、监督内容,列举有针对性的监督途径,“两员一会”对单领责、照单履职。向镇街纪委定期报送履职情况,反映工作成效,及时移送问题线索,使问题线索不滞留、不拖延、不积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村(社区)移交《监督提醒函》,使平台监督方向更加聚焦,监督流程更加规范。机制运行以来,共发送《监督提醒函》146张,收到上报问题线索112条,平台作用进一步彰显。 “线上+线下”写就监督质效“融”文章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提高监督质效。在线上,通过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微信群,邀请村居民进群,镇街纪检干部、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主动亮身份,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既拓宽案件问题线索来源,也助推村社区干部履职尽责;定期进行“三务公开”“三重一大”事项信息发布,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在线下,各村社通过举办特色活动加强监督,如后埠街金典社区提炼出“985”工作法,评选9类最美金典人、开展8小时之外监督、组建“五色廉花”志愿服务队,积极在监督过程中凝聚群众智慧、融入社区文化;安源镇石板村通过“屋场夜话”“村民恳谈会”“社区议事会”等形式开展群众共商共会活动,集中参与民生、工程招标、招商引资等重要事务评议,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