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高血压,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他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疾病,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每5个成年人当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 血压监测是高血压患者必不可少的一种自我管理手段,但有很多到医院监测血压的患者反映:在家里血压好好的,怎么到医院一测血压就高了呢?反复测量血压,一会高一会低,到底是为什么呢? 想知道为什么?首先我们得对自己的血压有一个精准的把握,这时候,我们的24小时动态血压就派上大用场啦!动态血压?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动态血压的相关知识啦! 动态血压监测究竟是“何方神圣”?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pressure monitoring, ABPM)是通过仪器自动间断性定时测量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的一种诊断技术。由于ABPM克服了诊室血压测量次数较少、观察误差和白大衣效应等的局限性,因此能客观地反映血压的实际水平与波动状况。 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标准(三者存在一个即可诊断): A、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130/80 mmHg B、白天血压≥135/85 mmHg C、夜间血压≥120/70 mmHg 动态血压监测适用人群有哪些呢? 动态血压的优势在哪里? 1.去除了偶测血压的偶然性,避免了情绪、运动、进食、吸烟、饮酒等因素影响血压,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血压情况。 2.动态血压可获知更多的血压数据,能实际反映血压在全天内的变化规律。 3.对早期无症状的轻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患者,提高了检出率并可得到及时治疗。 4.动态血压可指导药物治疗。在许多情况下可用来测定药物治疗效果,帮助选择药物,调整剂量与给药时间。 5.判断高血压病人有无靶器官(易受高血压损害的器官)损害。有心肌肥厚、眼底动态血管病变或肾功能改变的高血压病人,其日夜之间的差值较小。 6.预测一天内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发作的时间。在凌晨血压突然升高时,最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7.动态血压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与常规血压相比,24小时血压高者其病死率及第一次心血管病发病率,均高于24小时血压偏低者。特别是50岁以下,舒张压<16.0kPa(105mmHg ),而以往无心血管病发作者,测量动态血压更有意义,可指导用药,预测心血管病发作。 ▲请关注上图二维码(市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高血压群) 贴士: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如此重要,所以,建议每位高血压患者每季度做一次动态血压监测。 专家名片 刘朝晖 市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 主任医师 擅长:各种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冠脉综合症、心肌病、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高脂血压、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及抢救。 坐诊时间、诊室:每周三上午,318室 廖英坚 市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擅长:熟练心血管疾病诊治,常规开展冠脉介入及急诊冠脉介入诊疗。 坐诊时间、诊室:每周一上午,每周四上午,318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