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分,阳光和煦,漫步在宣风镇吐霞村干净整洁的村庄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机勃勃、温馨和谐的田园乡村美景图:红瓦白墙的漂亮小楼房,宽阔的沥青路、水泥路纵横交错,调皮的孩子在健身广场打闹嬉戏,老人在一旁闲聊,农田里机器声隆隆,农民正在为春季农业生产忙碌着…… 村庄美了 “如今家门口就是水泥路、柏油路,出行方便多了,道路两侧有绿化带,安装了路灯,悬挂着喜庆的灯笼,村里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健身休闲广场、图书室、孝道馆、农耕人家、文体活动中心等,还有九牛推磨、铜鼓滴漏、双鹤挽锂等文化雕塑,让人看着开心。我们村的‘颜值’越来越高,村民们都说和城里没什么两样。这不,只隔一年没回来,差点认不出自己的家。”远嫁外地的钟开群回到娘家后高兴地说。 在浙江温州创业的钟传勇兴奋道:“每回来一次,都能看到、感受到家乡的新变化。不光是房子变得更漂亮,村里的主干道也铺上柏油,家乡的卫生专门有市侨银环保公司清理,房前屋后比以前更干净。我以后要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去年以来,吐霞村以改善村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家园为主线,积极推行“三清三改”工作法,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幸福的美丽村庄。一幅生活安逸、环境优美、乡风淳朴的美丽画卷,正在该村徐徐铺展。 钱包鼓了 吐霞村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总投资8553万元。走进园区,只见一座座钢架大棚一字排开,40亩连片的玻璃大棚、20亩钢架连体大棚、300亩冬暖保温棚,煞是壮观。抬眼望去,大棚内绿意盎然,一畦畦木瓜、杨桃、百香果、火龙果等各色水果苗木,长势喜人,一派南国风光。该村党支部书记自豪地说:“未来,这个示范区将建设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农民致富示范基地和旅游休闲示范基地。” “我们主要种植黄瓜、茄子、辣椒、西瓜、百香果、草莓、无花果、火龙果等蔬菜水果,产品供不应求,不仅供给城区市民,周边乡镇的客商也经常过来拉菜,每个棚每年能挣10至15万元。村民腰包鼓起来了,干劲也就更足了。”村民邹咸圣笑盈盈道。 该村以发展园林绿化工程、花卉精深加工、花木营销及物流体系为主线,采取“林苗一体化”“协会+公司+基地”和“支部+党员+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花木产业,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带动36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同时,安置了56户贫困家庭的126人就业,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乡风浓了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在吐霞村,乡风文明建设活动犹如一股春风拂过整片村庄,让一朵朵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自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我们村的村容村貌大变样。吃过晚饭后,我们就在广场上跳跳广场舞,身体越来越健康,心情也越来越舒畅。”60多岁的村民兰国圣说。 在村容村貌变靓的同时,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村文化广场、村部固定展板上,移风易俗倡文明树新风格言、祖训、村规随处可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已成为村民的共识。“去年孩子结婚,我们没有大操大办,亲戚朋友全部实行‘一餐桌’,省了1万多元。”村民李大妈说。 近年来,吐霞村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通过红白理事会的监督,“红白喜事”置办得到规范,群众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之风得到有效遏制。随之而来的是孝老爱亲、好人好事蔚然成风,该村已涌现“中国好人”欧阳家和父子等一大批好人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