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精美的“初心地图”,漫步在安源这片红色土地上,去往一个个革命遗迹瞻仰。一路上,既能领略安源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也能看到现代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昔日安源,一大批革命先行者为了理想在这里共同奋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红船精神和井冈山精神承前启后的关键一环,是安源百年党史绕不过去的一座城。今日的安源,不单是一个“没有桌椅的课堂”,更是一座红色基因的“富矿”,从红色血脉中汲取精神力量,凝心聚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整合红色资源,助力文旅融合 安源,人文荟萃,渊远流长,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和中国工人运动摇篮、湘赣边秋收起义策源地及主要爆发地,也是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拥有文物保护单位31处,其中省级以上保护单位16处,包含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总平巷、安源军事会议旧址、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等主要的红色景点。 坐落在张家湾村的“把一切献给党”党性教育基地,中国情报保卫工作卓越领导人孔原、红色虎贲将军吴烈、工兵专家王耀南、“中国保尔”吴运铎四座生平事迹陈列馆仅用二十天时间拔地而起。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先后迎来了吴烈、王耀南、幸元林等开国将军后人寻根并指导;承接了省级以上单位及其他地市单位党性教育培训班次300多批次共12000多人次,受到一致好评。 安源镇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对所有红色旅游景点进行了系统梳理、深入挖掘,串点联线拓面,精心绘制了“初心地图”。如今,各红色景点逐渐成为“网红”打卡点。今年以来接待游客逾10万人次,并登上江西党建微平台进行宣传推介,同时被选为央视献礼建党100周年影视作品《红船》、江西广播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宏图》拍摄素材。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一百年前的安源,被誉为“中国的小莫斯科”、“无产阶级的大本营”。这里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中共地方党校、全国最早的产业工人支部,最早的红色儿童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的经济实体等十余个全国之最;从这里走出了杨得志、刘先胜、晏福生、方强、唐延杰、韩伟、丁秋生等15位开国将军;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著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并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著名的秋收起义军事会议在这里召开,将起义付诸实施。 安源镇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通过多种形式从百年党史中赓续共产人精神血脉。以“学好百年党史 讲好安源故事”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对安源精神的形成、特征、贡献及传承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和深入阐述;以“足迹安源,找寻初心”为主题的“红色基地走读”活动,充分利用并宣传好本地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积极弘扬好安源精神;安源“党史大舞台”,随着一台《张家湾的红灯》情景剧开始登上并始终活跃在全镇党史学习教育的最前沿,坚持以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六进”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以“线上+线上”的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上连“天线”,下接“地气”。截至目前,全镇党群积极排演《中国保尔》《红领巾的摇篮》《金色的鱼钩》等红色情景剧目10个,《把一切献给党》《安源火种天下传》等党史歌舞节目16个,组织专题巡演7场,专场演出20余次;专题宣讲11场。 汲取红色力量,积蓄发展动能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安源镇始终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始终,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 创国家5A安源路矿旅游景区风情老街改造和安源广场改造提升工程作为今年一号办实事项目,安源举全镇之力交出让群众满意的“幸福账单”。安源镇积极把群众急盼的“问题清单”变成群众满意的“幸福账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坚持边修复边改造,事无巨细解决居民生活实际问题,使得工程涉及的434户店铺、1539户居民无一怨言,昔日群众眼中简单的“靓化工程”变成了真正“民心工程”。在萍乡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活动中呈现的那一幢幢整齐有序的房屋、一张张发自内心的幸福笑脸……都是最好的诠释。 中环东路建设项目作为迫在眉睫的办实事项目,安源镇应事而为,为群众“保驾护航”。项目建设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造成沿途5个村民小组近400户村民出行难,安源镇从群众的“怨声”中找差距,从群众的“呼声”中找办法,积极协调,促使施工方专门在村民聚居区增设了3个临时安全通道,甚至修改了其中一段施工方案,只为确保群众出行安全;道路施工难免造成断水、断电、断网及沿线排水设施淤塞,引发群众不满,安源镇坚持双向“输导”,一面做好群众安抚,一面督促施工方及时修复,确保群众正常生活。村民眼中的幽怨通通变成了希冀,仿佛都已经看到了一个更好的明天。 建设更高品质全国红色名村项目作为近两年的重点办实事项目,安源镇应势而谋,擦亮“安源名片”。安源镇借力5A景区建设,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加强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兴建党群服务中心,扮靓张石公路,保障水、厕、路、房、网,改善村容村貌,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融红色历史、绿色生态、古色乡村为一体,打造“有革命遗址可看、有红色故事可讲、有发展路径可塑、有振兴‘钱景’可期”的红色名村,让全体村民共谋发展大计、共享发展成果。 此外,为解决乡村内涝和居民安全问题,安源镇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仅用14天完成了石板村、安源村和安源老街174户居民征拆协议签订。安源速度,安源温度,老百姓纷纷伸出大拇指,为安源点赞! 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安源镇坚持围绕争当“先行者、排头兵、模范生”的工作要求,按照“一三五”发展思路,即强化“新时代第一等工作”的定位,推进“产镇融合、城乡融合、文旅融合”三大战略,实现“新、旺、和、美、红”五大目标,大力推进十大攻坚行动。“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上半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098亿元,同比增长21.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8亿元,同比增长41.9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4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97亿,同比增长49%,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回望党史,百年栉风沐雨,百年砥砺前行。新征程中,安源镇2323名党员必将汇聚在党旗下,团结全镇干部群众,凝聚“新”的发展优势,形成“旺”的产业格局,营造“和”的社会氛围,建设“美”的镇域环境,打造“红”的党建品牌,传承好安源红色基因、讲好安源红色故事、凝聚安源前行动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续写安源辉煌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