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湘东区 查看内容

湘东:走“实”又走“心” 服务群众“零距离”

2021-7-16 13:16|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微党课现场(徐文 摄)  大江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徐文、李小涛报道:“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的意识已经不清醒了,有时他会坐在床边,用脚往床下找草鞋……”近日,在湘东区记录小康美术作品展现场,解说员 ...
微党课现场(徐文 摄)

  大江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徐文李小涛报道:“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的意识已经不清醒了,有时他会坐在床边,用脚往床下找草鞋……”近日,在湘东区记录小康美术作品展现场,解说员正在讲述一堂红色微党课《老红军的草鞋情结》。

  今年以来,湘东区通过讲红色历史、唱红色歌曲、展红色作品、寻红色足迹、传红色基因,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时,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兴修水利、道路“白改黑”、改善教育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件件民生实事正落地生根。

  “大喇叭”播党史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党史之声》栏目播放现场(荷尧村 供图)

  “凯丰一生理想坚定不移,始终清正廉洁,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始终以旺盛的朝气,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党和人民……”傍晚时分,荷尧镇荷尧村的广播站开始播报党史故事。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荷尧村充分利用广播、巡逻车等,推出了《党史之声》栏目,村“两委”成员轮流讲述党史故事,将党史传播到田间地头。

  “大喇叭好啊,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干农活,都能听党史故事,学习党史知识。”村民陈德良说。

  不仅如此,荷尧村还利用微信群和上门沟通等方式,切实了解群众所急、所盼。

  “马路两边水沟堵塞,临街面乱摆乱放,影响村容村貌还堵塞交通……”这些都是荷尧村收集到村民反馈的问题。为此,荷尧村采用“水渠+停车位+人行道”的道路修缮方案,将街道装扮一新。

  “干基层工作,主要是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只有与群众心交心,很多工作开展起来就更加顺利。”荷尧村党委书记、村主任刘华萍说。

  “微心愿”解民忧 群众问题件件有回音

  “水渠年久失修,农田无水灌溉,无法耕作。”“已解决,群众评价好。”“红星小学没有操场,小学生没有参加体育活动的场地”“正在跟进筹划。”……这是老关镇红星村“群众微心愿”销号台账上的记录。

红星村“群众微心愿”销号台账(徐文 摄)

  今年以来,红星村引导党员、企业、群众根据工作职责、自身专业特点、能力水平等优势,成立了“微心愿”志愿服务队伍,大家通过上门实地走访,收集群众“微心愿”,为群众“一对一”、“多对一”解决各种问题。

  “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就要奔着问题去。‘微心愿’的方式不仅能了解群众最真实的诉求,村‘两委’也能有效整合资源,对接企业、志愿者等,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红星村党委书记、村主任文萍刚说。

屋顶修缮现场(红星村 供图)

  “桥头冲组李青家屋顶漏雨,房屋老旧。”5月,“微心愿”销号台账收到了这样一条反馈,村“两委”、志愿服务队迅速出人出力,联系爱心企业家帮李青家的屋顶修缮一新。

  “为人民服务不辛苦,只要他们有需求,我们就更应该全力帮助他们。”志愿者文中勇说。

  护农耕修水利 党员群众齐心共奋进

  挑河沙、和水泥……37摄氏度的高温下,麻山镇善洲村几位党员正带着村民修建灌溉工程。

  “我们要多做实事,早点完成村上的这些惠民项目。”党员黄望招说。

灌溉工程修建现场(李小涛 摄)

  为了满足农田灌溉用水需求,善洲村开启河道治理、水坝修建等项目。党员、群众积极参与,自发帮助清理河道淤泥、杂物等。同时,修建水坝进行蓄水,防范干旱风险。

  “我家两亩田位置不好,没有水,现在新建了水坝,河水顺利引入田里,解决了多年来的灌溉问题。”村民李治文高兴地说。

  “施工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群众对于河道划分、走向问题存在分歧等。通过村‘两委’调解,最终村民们也齐心协力把水坝修好。”欧阳放升说。

  据了解,善洲村使用村集体经济投资近15万元兴修水利,工程全部完工后,将使村里近900亩水田受益。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湘东区全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初步梳理出了老旧小区改造、农业产业提升、城乡环境整治等突出问题100多项,制定了8大民生举措,扎实推进了一批民生实事落地生根。

  学习有新意,问题有反馈,实事有见效,湘东区人民群众真正享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