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源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党建为统领,坚持把用心用情用力贯穿始终,从精准布局、精准扶持、精准保障上发力加压,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探索出了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路径,形成了“党组织书记带头抓、党员干部齐心干、广大党员群众同参与”的合力攻坚大格局,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精准布局 为挑选收益高、见效快的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安源区派驻49名“最能打仗的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选派896名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全方位遍访摸底,围绕本地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创新“六个一”帮扶模式,即突破一个界限、选准一个产业、组建一个合作社、融入一个龙头、创新一套机制、用活一笔贷款。通过党支部引路,探索“党支部+贫困户”扶贫产业合作模式和利益联接模式,目前,全区共组建45家产业扶贫合作社,所有贫困户均已入社,实现了贫困村成立合作社和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全覆盖。选定蔬菜、瓜果、绿色畜禽、休闲农业发展等四大优势高效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并指导各涉农镇街委在村级组建农业产业合作社。协调高坑新农园公司与白源街联合组建了产业扶贫合作社1家,突破了地域界限,完成了产业扶贫合作社在7个涉农镇街委全覆盖的工作任务。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打造了珊荷“初心微农场”、荣华蔬菜、星青火龙果、荷树坪藏羊、益康乳鸽、金瑞蛋鸡、新农园“宝贝蛋”、百旺“网箱养鱼”等一批特色产业示范片,产业扶贫示范带动效应凸显。 益康乳鸽 金瑞蛋鸡精准扶持 在产业发展中,安源区始终坚持把贫困户能否真正参与产业发展、能否真正受益、能否真正在产业链条上脱贫作为重要考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做给贫困群众看、带着贫困群众干、帮助贫困群众赚”,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做利益链接模式,助推贫困群众稳定增加产业收入。 △青山火龙果基地 培育主体多元化。在产业链条上把贫困户纳入帮扶对象范围,实行订单生产,全程技术指导。荣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贫困户”形式发展无公害蔬菜订单生产,由企业为贫困户统一提供统一种苗、技术指导、收购,贫困户分散种植,吸纳贫困人员参与种植达1000余亩。另一方面引导贫困户以参与合作经营、入基地务工等多种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里善“初心”微农场采用先订单、再种植的经营模式,通过扶贫认养、党员干部带头的方式,将众筹资金全部用于扶贫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户就业收入每年平均预计可增收超2万元。 △高坑镇养殖分红 利益联接多元化。实行“整体经营、带动发展、收益分配”等方式,推广“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基地)+贫困户”等帮扶联结模式,通过“财政惠农信贷通”政策文件激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建立收益分配、劳务增收、订单生产等联结机制,让懂市场、懂经营的能人带动贫困户增加收益,形成了产业精准扶贫的“大合唱”。目前,全区通过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基地)+贫困户”等帮扶联结模式带动贫困户数1500余户,其中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1200余户。 温盘村红心柚 扶贫项目 温盘村村民谭中华 通过养羊致富 壮大村集体经济多元化。以在全区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为契机,推进省级贫困村——青山镇温盘村村集体建设。目前,该村已完成中央试点,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带动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由村党总支发起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政府投资形成的资产权属明晰到合作社,并以股份的形式量化到村集体和贫困户,动员农户以土地、技术、资金入股参与合作社经营,所得收益实行按股分红,初步实现了村集体有钱办事和农民有持续增收产业的目标。 ▲下柳源村新时代休闲农业生态园项目现场 精准保障 青山镇下柳源村党组织牵头成立了下柳源村富民种养专业合作社,结对帮扶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该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股份分红等形式与贫困户对接,只分红利不承担任何风险,让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下柳源村种养合作社每年进行分红 这是安源区倾注人力、技术、财力保障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缩影。为加快产业扶贫政策的落实,安源区建立了产业扶贫政策落实协调调度机制。区委、区政府每月召开产业扶贫工作调度会,每季度召开产业扶贫协调会,定期协调、研究、会诊产业扶贫政策落实中的问题,指导督促各涉农镇街委、各相关责任单位加快产业扶贫政策的落实。针对贫困户的实际,制定了操作性、门槛低、补助标准具体的产业扶贫补助政策,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安源区农业产业扶贫直补实施办法(试行)》,规范了《产业扶贫合作协议书》和《贫困户入社受益协议书》,完善了农民合作社与贫困户收益联结机制,为670户发展农业产业的贫困户下发农业产业直补资金56.8万元,2018年安排产业扶贫资金718.22万元,扶持项目71个。 △农业大讲堂 为提高贫困户的专业技能,安源区还抽调专业技术党员组成专项技术服务小分队,常态化开展农业产业技术扶贫专家服务团培训工作,把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机制应用到产业扶贫中去。累计成立了农业科技服务团1个、镇街委科技服务队7个,2个省级贫困村分别由区农技站站长和区畜牧局局长担任农业扶贫产业发展指导员,49个行政村均派驻农技人员下乡上户进行“一对一”帮扶。农业科技人员累计进村入户450余人次,共打造农业产业示范基地1500余亩,开展农业产业技术培训8期,培育农业产业示范户120户。累计为贫困户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贫困户150人,发放农业产业宣传资料3700余份。通过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为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