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徐文、李小涛报道:“这个项目什么时候完工?”“都涉及哪些方面?”“改造后楼顶隔热效果怎么样?”…… “请大家放心,这次项目我们从排水系统到门窗样式都有详细规划,不仅临街面统一,屋顶还会做隔热层……” 近日,在安源区安源镇老正街社区,社区干部周琼正拿着施工效果图为群众解答项目相关问题。 同坐一条板凳,才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今年以来,安源镇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贴心服务换来群众舒心生活,努力做到顺民心、暖民意。 从“心”出发 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伴随着太阳渐渐下山,安源广场逐渐热闹起来,老正街社区73岁居民张秀珍像往常一样和邻居在广场聊家常。 “我家住3层,下雨天,墙角经常渗水,整个屋里都很潮湿,既不美观又不舒服。” “改造后,亲戚来家里都赞不绝口。”说着说着,张秀珍脸上挂满了笑容。 粉刷一新的楼房,宽阔的健身广场,富有艺术气息的背街小巷……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感到更加舒心。 ![]() 近两年来,安源镇依托创国家5A安源路矿旅游景区,通过还原老街风情、改造安源广场、打造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生态绿色、文明和谐的宜居环境。 “我们会及时收集群众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当他们看到问题得以解决,也会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安源镇安源路矿旅游景区办公室主任韩迪新说。 安源镇居民陈燕萍谈起社区改造后的效果,感到无比自豪:“现在路宽了、灯亮了、房前屋后整洁了,大家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了。” “面对面”交流 “心贴心”办事 “喂,姚主任,我们村停水了,好像是工程队把水管挖断了。” “你们先别慌,我马上到。” 今年年初的一个晚上,安源镇交通办主任姚博一接到村民电话,便急匆匆赶往中环东路(安源镇段)施工现场。 经查看发现,由于项目施工,致使水管破裂,造成村民用水不便。姚博立即联系相关部门,修缮水管,保障村民正常用水。 ![]() 中环东路项目路线设计长为9.44公里,贯穿安源镇3个村(社区),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对群众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施工过程中,无论是水管破裂、噪音问题,还是出行问题,镇、村干部都第一时间到现场,为我们协调解决。”张家湾村村民邱新民说。 “经过我们的重新规划,这里将修一条辅道,保证你们之后能照常出行。”张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刘政坚带着项目施工方和现场村民解释道。 原来,中环东路的建设将张家湾村5组村民出行的道路掩埋了,造成村民出行不便,刘政坚了解情况后立刻上报,经多方协商,最终通过修建涵洞,保障村民正常出行。 “当我们知道出行不会受影响时,大家都放心了。”村民宋瑞春说。 完善基础设施 “红色名村”入画来 干农活、推介家乡、为亲朋好友讲红色故事……张永振是土生土长的张家湾村人,他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家门口的马路,从土石路到水泥路,再到沥青路的变化,现在,前来参观的大巴车都排长队哩。”张永振笑呵呵地说。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走进位于张家湾村“把一切献给党”党性教育基地,仿若置身公园,这里入选了中组部第一批试点“红色名村”。 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在红色文化中学习革命先辈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勇往直前的高尚品质。 据了解,党性教育基地对外开放以来,已承办近200个单位的党性教育培训班次,培训1万余人次。 ![]() “现在,居住环境改善了,红色资源盘活了,大家钱包鼓了,自豪感也提升了。”村民陈志斌说。 “为群众办实事,不仅要群众说,我们做,更要走在群众前面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安源镇副镇长邓红其说。 群众事无小事,细微处见真情。安源镇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切实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做好服务群众“绣花功”,用真心排解民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