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徐文报道:“远看西山如画屏,郁郁苍苍三十里。”掩映在绿树间的乡村干道让人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荷叶田田,花开烂漫,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荷香,吸引行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产业兴旺,百姓富裕,药材、黄桃、山苍树等特色产业“百花齐放”;文化惠民,春风化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村一品”……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赣西边陲的湘东区荷尧镇,绿色崛起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全镇20.8公里乡道路面“白改黑”全面完成,治理撂荒耕地面积855亩,全面完成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一系列民生实事逐渐解开群众生活的幸福密码。 不辍基建 修出来的“致富路” 在路没修好时,强丰鞋业生产负责人朱利民看到厂里的鞋就发愁,现在看到厂里的鞋,他的心里只有高兴。 “以前最麻烦的环节就是运输,村里路太窄,大卡车进不来,货物只能靠短途转运才能送出去。” “如今,狭路变通途,运输更方便了,我们顺势扩大生产线,生产总值翻了一番。”朱利民高兴地说。 ![]() 荷尧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孙坚介绍,道路提升改造,不仅带动鞋厂等产业发展,还为村民出行带来了便利。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放眼望去,县道X808依着山谷,盘旋曲折,像一条黑色的飘带。 村组间纵横交错的“组组通”公路,犹如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把每一个村组紧密连接在一起。 “随着县道逐渐变‘靓’,我们上下班也更加方便,工作之余还能开车到附近游玩。”荷尧镇福溪村村民危娜说。 近年来,荷尧镇大力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为骨干,乡村干道、乡村环线为经络的交通网络。 坚持不懈 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过去几年,白莲基地、蔬菜大棚等给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我们要从中汲取经验,继续以‘产业兴旺’为重点。” “不只是我们干,还要带动村民们一起干,培养更多‘致富带头人’。” “整合闲置资源,盘活村集体经济也很有必要。” …… 在荷尧镇大义村村委会议室里,大义村第一书记张军科正在主持一场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的会议。 ![]() 近年来,大义村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利用荒田、整合资源、多方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白莲基地头年便盈利,现人均年增收近三千元;“虾稻共作”基地成就“致富带头人”邓文财;改造危旧厂房,用于微小企业租赁,预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14.4万元每年……大义村好消息不断。 “以前我没赚到什么钱,现在到白莲基地务工,开始有存款了。”大义村村民李秀萍如是说。 荷尧镇乡村振兴站副站长何建萍说:“老百姓对我们的期望越来越高,我们要实实在在做出点成绩来。” “一村一品” 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 “刘老师,这幅画真有意境,在金色土地上,大好河山纵横交错。” “是啊,最妙的还是取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点睛之笔。” “创作的灵魂就是融入真实感受,荷尧镇这些年的变化给了我很多灵感……” 在荷尧镇萍洲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民画家刘海军正在和村民们分享绘画心得。 ![]() 刘海军是土生土长的荷尧人,出于对农村和绘画的喜爱,创作农民画近40年。现在在萍洲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义务教村民写字、画画。 “在实践站里,希望能尽我所能,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刘海军说。 记者见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设立了图书室、书法室、“亲情连线”等区域,全方位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这里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我每天都会抽空过来学习。”萍洲村村民黄战海说。 ![]() 乐器、书法、武术、舞狮……荷尧镇邀请像刘海军这样的艺术家、乡贤等作为“文化带头人”,打造10个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生态、宜居、幸福荷尧正焕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