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麻山镇 查看内容

幸福村踏上“幸福路”

2021-8-12 11:12|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幸福村啊,我们的家园,科学种田夺高产,水泥大道到家门,齐心铺就幸福路,我们越走心越甜……”仲夏时节,在萍乡市湘东区麻山镇幸福村的福文化广场,20余名村民组成的合唱团正在紧张排练村歌《幸福村啊,我们的家 ...
“幸福村啊,我们的家园,科学种田夺高产,水泥大道到家门,齐心铺就幸福路,我们越走心越甜……”仲夏时节,在萍乡市湘东区麻山镇幸福村的福文化广场,20余名村民组成的合唱团正在紧张排练村歌《幸福村啊,我们的家园》,为幸福生活放声高歌。

走出去,寻求强村之路。10多年前,幸福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村子,环境脏乱差,村民生活过得紧巴巴。“那时候,村里主干道是窄窄的‘之’字路,颠簸不已,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老村支书刘德常回忆,幸福村除了种地,村民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穷则思变。村党支部经过反复思量、多方考察,提出产业兴村的发展思路。2002年初,刘德常带领村“两委”干部奔赴浙江,学习草莓种植技术。回乡后开始招商引资,迈出了产业兴村的第一步,由此也成为萍乡市第一个种植草莓的村庄。然而,长期种植水稻的村民一度对草莓能否带来收益表示怀疑。村里发动群众,可是参与流转土地和草莓种植的村民寥寥无几。这时候,村“两委”干部带领10余名党员率先种植草莓。功夫不负有心人,村里第一批草莓喜获丰收。幸福村的草莓因为品质好,迅速占据萍乡水果市场,销量火爆。看到实实在在的销量,参与草莓种植的村民越来越多,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余亩。 

引进来,做大产业规模。勇敢迈出第一步后,村民尝到了特色种植带来的甜头,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挑选种植品种。2006年,刘德常再次去浙江金华寻求发展项目。这次他们瞄准了葡萄种植,并带回两名葡萄种植专家。回村后,村“两委”干部引导村民流转土地,成立了惠农、宝宏等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形式,开始葡萄种植之路。2009年,幸福村涌现出了一批草莓、葡萄、龙虾、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等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实现年产值25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幸福村一跃成为当地百姓最新鲜的“果篮子”和“菜篮子”。一时间,幸福村名声在外,特色农业风生水起,引得不少外地客商前来考察。浙江绍兴人竺君灿,之前从事建筑行业10多年,却有转行发展农业的想法。经过多地辗转考察,最终选择在幸福村投资3000多万元,建造七彩葡萄主题公园。目前,公园已成为一个集种植、生产、深加工、销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葡萄产业基地和农业旅游示范点,助推幸福村走上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促融合,擦亮“幸福”品牌。依托七彩葡萄主题公园的辐射带动力,幸福村从单一的种植业向文旅融合转型发展,通过新建游客服务中心、飞行影院、傩园、福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成为集农业观光与科普、特色餐饮与休闲娱乐、主题婚庆与生态旅游、傩文化展示与产品制作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聚集地。这几年,幸福村成功举办福文化节、非遗文化节、葡萄文化节等节庆活动。2020年,该村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余元,村级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如今,幸福村里花红柳绿、碧水绕村、农舍整洁,空气里弥漫着醇厚的果香,果园里时不时传来游人的欢声笑语,农家乐餐馆里也常常爆满。“我们要把‘福’覆盖整个幸福村,让幸福村人唱着幸福歌,发展幸福产业,过上幸福生活。”幸福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刘李锋自豪地说。正如村民所唱的村歌,幸福村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奔向绿色文明的幸福之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