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着对学生的爱心,对教育的执着, 她扎根乡村学校, 一路奉献,一路收获。 奉献的是时间,是心血, 收获的是学生的笑脸, 家长的美誉,同事的认可。 她用责任与热情打动了身边每一个人, 把看似枯燥的工作绘成了最美的风景。 她就是入选 全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 的腊市镇庙岭小学教师 尹富 她是不忘初心的“匠人” 她用真诚打动学生的心灵, 用热情点燃学生的激情。 站在楼下都可以听见她铿锵有力、 充满激情的讲课声。 看似枯燥的知识, 被她着色添彩, 描绘成迷人的画卷。 2016年,90后女大学生尹富踏入了人民教师的行列。5年来,无论是班主任工作,还是语文教学工作,她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她文雅、内敛的外表下有一股冲劲和韧劲儿,对待工作,她永远充满热情。在农村小学,老师一般都会身兼“数职”,刚来到学校,尹富不仅担任了三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美术老师和音乐老师,还主动承担了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积极开展学校各项活动,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 当看到班里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困生最基本的字词都不愿意花时间记,课文也不想读时,尹富在虚心学习向教师前辈讨教教育教学经验的同时,千方百计创新学习方法。她采取“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学习方法:一个优等生和一个学困生为一个组合,每天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程度不同的学习任务,每个组合完成自己的任务就可以得到一个萝卜,然后贴到“坑里”,一周统计一次,比一比哪一个组得到的萝卜最多。她还自掏腰包买来很多学习用品、小零食作为奖品。 在尹富的“推波助澜”下,孩子们积极向上,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和鼓励,很快在全班形成了一股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在第一年期末统考中,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她是爱生如子的“园丁” 少年强则国强, 在尹富的教学理念里, 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陪伴比管束更可行, 她一直在引导爱护和守望, 就像是稻田的一脉温泉, 暖暖地流淌,润物无声。 乡村的孩子有很多是留守儿童,父母远在他乡务工,在缺乏父母的关爱的同时,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也不强,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担任低年级孩子班主任的她,在开学的入学教育中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低年级的小朋友甚是贪玩,炎炎夏日,每个小家伙的头发都是玩得湿漉漉的;寒冷的冬天,又是被寒风吹得手脸红肿。 尹富不仅教会这些少不更事的孩子们梳发,整理书包、抽屉,打扫班级卫生,更是时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对孩子们来说,她不仅仅是老师更是家人。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为了让家长能够更多地了解到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她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在家长群分享孩子认真读书练字的样子、元旦表演的精彩瞬间、拿到奖状时开心的笑脸…… 尹富深信身教胜于言教,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示范,潜移默化影响熏陶教育学生。她爱读书,经常利用班会课和学生分享读书心得,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读书,将阅读成为兴趣,形成习惯。 她是刻苦钻研的“蜜蜂” 她总是虚心地请教于他人, 勤勉地问道于网络, 执着地求知于书本, 持之以恒, 便成就了她勤学好问、 善思谨行的治学风格。 她犹如一只辛勤的蜜蜂不断耕耘, 默默收获。 尹富在日记中写道:“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当今科研兴教,呼唤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要做好这份自己热爱的事业,就必须不断学习,勤于实践,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 一有时间,她便会在网上搜索教案、进网站、微信公众号学习,并积极撰写论文,2019年,她撰写的论文《新教材改变一个陈旧观点》刊登于教育杂志《教育信息化论坛》元月版。 针对学校提倡的“棋文化”,她明确目标,加强校本研修,积极参加学习和培训,坚持不懈、有效地开发和落实农村校本课程,她还把语文学科与棋艺相结合,引导学生积累棋成语、棋谚语,在教学生摆棋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记忆力,再将其应用到语文课上,让学生在情景再现的情况下理解和背诵课文,真正做好孩子们的引路人。 天道酬勤,她付出的每一份汗水都是勤奋的结晶。参加工作以来,她先后荣获江西省少先队辅导员风采展示少先队活动案例讲解小学组个人特等奖;江西省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圆梦中国 全面小康”主题征文比赛指导老师一等奖;萍乡市少先队辅导员风采展示活动一等奖;萍乡市“学习龚全珍师德楷模——做优秀人民教师”演讲比赛一等奖;萍乡市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萍乡市中小学思想政治微课大赛一等奖;萍乡市“首批教坛新秀”称号;2019年“萍乡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18年萍乡市“魅力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