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萍乡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后,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成为全市广大干群的一致目标。市委全会报告提出,要统筹推进城市建设,让城市“宜居宜业、精致精美”,实现成果共享惠民。作为萍乡的主城区,安源区老旧小区基数大,很多小区由于年代久远、基础配套落后、设施老化失修等原因,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也影响城市整体形象。 改造提升,势在必行。为此,安源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聚焦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民生问题,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高标准、高质量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改造完成后的小区不仅提升了人居环境品质,还激发了社区活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图为安源区党政正职在辖区内实地走访调研 “加装电梯”让群众生活更便利 上下楼,是居民出行的“第一步”,也是回家的“最后一步”,看似小事,却与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密切相关。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年,安源区本着坚持居民自愿原则,启动实施了老旧小区既有电梯加装工作。 近日,家住安源区八一街藕塘边社区吉星路46栋一单元的居民欢喜不已,由于该栋楼的电梯加装工程即将交付并正式投用,居民们“上上下下”的问题将迎刃而解。谈及此事,居民们难掩内心的激动。 加装电梯工作启动之初,街道、社区通过广泛征求居民意见,联合辖区退休热心党员和居民,做好加装电梯宣传工作,调动广大居民的积极性。同时,组织人员到其他街道已加装电梯的小区参观取经,积极联系电梯公司做好前期摸底工作,现场向加装电梯的牵头业主和电梯公司负责人咨询住户资金分摊、施工质量、报建加装电梯流程和细则。 面对高低层协调、报建手续、筹资及后期运行管理维护等问题,安源区为民生实事的推进一路开“绿灯”,不断简化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审批程序,通过压缩审批手续时间,从原来的提交审批资料十五天内审批压缩到五天内审批;由开始的住建局牵头、资规、市监、财政联合验收程序简化为市监局验收合格后到住建部门备案,大大缩短了审批和验收的时间,让群众尽早享受安全便捷的电梯服务。 “改”出居民幸福感 坚持因区制宜、量体裁衣、分区施策、实用为主的理念,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的完善,而不仅仅是外在颜值的提升,这是安源区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的基本原则。改造工程覆盖了老旧小区市政配套设施、小区环境、建筑物本体、公共服务设施等改造内容。改造后小区灯亮、路平、管网畅通,还增加了智慧元素,配套功能更加完善,空间布置更加合理,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生活品质上了一个新台阶。 “以前小区环境又脏又差,朋友们都叫我搬走,现在政府帮我们重新改造,让小区变美了,跟‘新小区’一样,大家都很高兴!”东升巷小区居民李振洪脸上洋溢着笑容说道。 安源区东大街东升巷小区始建于90年代,共有14栋楼房584户居民,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经过改造后,重新铺设了小区路面、规划停车位、规范遮阳棚、粉刷楼房外立面、改造街心花园……此外,小区注入了智能化、信息化服务“新血液”,如增设电动车充电桩、一分钟AI问诊室及自助售药机、自助饮水机、智能垃圾分类驿站等设施,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们喜笑颜开:“小区改完路也平了、下水道也通了、灯也亮了、卫生环境干净了,绕着小区走一圈,看着漂亮的花草,心情格外舒畅。” “内外兼修 创新治理” 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小区环境“脏乱差”,一直是困扰老旧小区居民的老大难问题。也是小区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安源区因地制宜,探索长效治理新模式。针对无物业小区,积极发挥社区和小区的自主能力,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小区的管理;对于有条件的小区引进物管进驻,制定居民公约,创建自治平台,实行制度化管理,逐步推进标本兼治的长效管理,做到“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老旧小区的面貌由内而外悄然发生着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