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又到了周六扶贫日,长平乡敬老院副院长、扶贫干部李仲华一早就到市场买了菜,来到结对帮扶对象——菱角村村民陈昌辉家,一边拣菜、做饭,一边聊天,询问最近家里的情况,是否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陈昌辉在200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每周要进行2至3次血液透析,无法干重体力活。陈昌辉的两个女儿都在上学,妻子钟国兰在附近的花炮厂做事补贴家用,全家年收入仅1万余元。尽管家庭经济十分困难,陈昌辉也并不是独子,但陈昌辉夫妻还是承担了赡养母亲的责任,其70多岁的老母亲长期与他们同住,一家人对老人都很孝顺。 深入了解陈昌辉家的情况后,李仲华被这一家人的勤俭、朴实和孝顺深深感动,他家的大事小事能帮忙的都会尽力帮忙。除了经常送米送油外,每次来到陈昌辉家,李仲华还会询问其日常开支情况、身体状况如何、治病是否顺利,并经常与他家的两个女儿谈心。两个孩子也愿意和李仲华聊天,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或烦恼,都会向她诉说。陈昌辉的大女儿陈燕琳在卫校读书,从去年开始在市区一家医院实习,想考个护士资格证,但3000多元的费用让她望而却步。李仲华知道了,立即对她说:“燕琳,你去报名,钱的事我来想法子。”没过多久,李仲华就帮她向村里和助残志愿者协会申请资助,通过多种途径凑齐了3000多元。在得知实习不提供食宿时,李仲华又拿出1000元钱交到她手里,并鼓励她:“你在医院好好工作、学习,其他的事情不用担心,伙食费和住宿费我都会想办法。”实际上,李仲华自己的收入并不高,在敬老院工作每月工资不到2000元。但结对帮扶以来,她已资助陈昌辉家近5000元。 李仲华的真情帮扶让陈昌辉一家非常感动,他们时常说:“仲华对我们这么好,都不知道怎么报答。”知道李仲华家只有一个儿子,没有女儿后,陈昌辉的妻子提议,让大女儿陈燕琳认李仲华做干妈,“将来好好孝敬她。” 于是,在去年的一次走访时,李仲华刚一进门,出来迎接的陈燕琳一声甜甜的“干妈”就让两家结上了亲。没有丝毫心理准备的李仲华,欣然接受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女儿”。从那以后,两家人更亲了。李仲华说,陈家的两个女儿都十分懂事,去年除夕前,了解到她工作繁忙没时间打扫家里的卫生后,她们多次提出要上她家帮忙打扫,“她们有这个心意我就觉得很感动了。” 如今,陈昌辉一家享受了安居扶贫政策,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同时享受了政府低保兜底政策,有了一定的固定收入;通过享受健康扶贫政策,陈昌辉透析报销比例提高了,家庭负担减轻了不少。为增加陈昌辉的家庭收入来源,村上还给陈昌辉安排了保洁员岗位,每月有700元收入。妻子钟国兰又是一个勤奋的人,只要有活干,就会起早贪黑去做事。加上两个女儿懂事体贴,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看到陈昌辉家的生活有所改善,李仲华很高兴:“等孩子们毕业了,生活一定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