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盘下源南乡的1100亩高标田,下个星期就能签租种合同。” “我准备流转天柱岗的1500亩高标田,正在加紧洽谈。” “过几天,我要去跟广州客户签个1000多亩的大米订单。” “去年我跟吉安客户签了200亩订单,今年要换个利润更大的大米良种,订单将在这几天签。” …… 春分前夕,京口盘田一水间,和暖的春风将沂水河两岸的油菜地吹得金黄绚烂。宣风镇京口村种粮大户颜光凡的稻田里格外欢腾热闹,邻近的种粮大户李金萍、刘军榜,驾着自家的耕田机来帮他翻耕稻田,歇气时大家兴致勃勃聊起了“种田经”。 5头高大欢实的“铁牛”轰鸣,搅动着泥土清香四溢,成群的鸟儿紧跟在后翻飞觅食。80后的颜光凡一身休闲装扮,潇洒地站在机耕道上指挥。他是个“新型职业农民”,不拘泥于父辈的传统耕作模式,凭借在广州打工开行车的经验,返乡后从事机械化大规模种植水稻,现流转了300亩高标田。“感谢国家农机补贴的好政策,这几年,我投了近百万元,买了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谷物干燥机、农用无人机等大型农机。” “现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农业不仅有干头,更有看头、有赚头。”来自盘田村的60后农民李金萍脸庞黝黑,神情激动:“工厂化育秧、机插、无人机植保等新技术应用和机械化耕作,让农活变得更轻松,以前一天插秧100亩,靠人工要100个人,现在一台大型插秧机就轻松搞定。去年我租种了700亩水稻,纯收入近50万元。今年我又买了一台插秧机,准备在新流转的源南乡1100亩高标田里大显身手。” 高标田利于机械化耕作,立马成了种粮大户眼中的“香饽饽”,催生了更多的种粮大户,也加速了全市农机化水平提升。 2017年度,我市完成4.1万亩高标田建设任务,土地流转3.32万亩,流转率81%。2018年高标田建设任务为6.7万亩。去年,全市培育了种粮大户591户,同比增长25.8%。今年,光农业大镇宣风镇,就新增了方绍云等10户种粮大户。 去年,全市农作物机械化率达70.5%。据悉,今年截至3月29日,全市共完成中央财政购置补贴资金69.35万元,其中芦溪县完成最多,达26.99万元。共补贴机具69台(套),受益农户59户,拉动农民投入230余万元。 春播大战在即。“订单先到手,种粮更有谱。虽然有粮食最低收购价兜底保护,但现在种粮大户都想种个好品种,卖个更好的价钱。”70后的刘军榜吐露心声。去年,他与颜光凡、李金萍等除了与芦溪县一村食品签订“武功紫红米”订单外,还与吉安、广东等地客户签订了数百亩的优质大米订单。 再过几天,李金萍将与广州客户签订种植1100亩优质水稻的大订单,他信心满怀地说:“我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今年要争取更好的收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