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萍乡市文明办主办的 2019年第一期 “萍乡好人”网络投票活动开始啦 东源乡邱灿友、周爱兰、李根秀 三人入围候选人名单 赶快来为他(她)们投票点赞吧! 萍乡好人投票事项1投票时间 4月5日至4月11日,为期7天 2投票方式 用手机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投票页面进行投票。 3投票规则 候选人共计63人,上栗县共有12人入围候选,既有“助人为乐”类好人王俊海、林文华,“诚实守信”类好人林启明,还有“敬业奉献”类好人曾红、黄敏、邱灿友、赵金龙、周爱兰、周惟玉,以及“孝老爱亲”类好人丁春芳、江利珍、李根秀。 投票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类别。投票时,每个类别至少选取1名候选人(多选不限),五个类别全部选取后,点击“确认点赞”。 按要求依次点击图片上的字,如若不成功多试几次,直到显示“恭喜您,点赞成功”即投票成功。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他(她)们的事迹吧! 邱灿友 邱灿友:扎根基层解民忧,无私奉献助扶贫 邱灿友,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他本是一名该退二线的正科级干部。面对组织的召唤,他二话没说挑起了重担。他就是上栗县卫计委派驻东源乡新益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正科级干部邱灿友。 自担任驻新益村工作组组长以来,他累计下户走访群众已超过300户,足迹遍布了全村各个角落。住宿村部221天,帮助近百户家庭解决实际困难。395篇的扶贫工作日记、55篇的帮扶工作周记,记录下这个“第一书记”的点点滴滴。从担任“第一书记”的那天起,邱灿友就把“实干带动”这四个字付诸实践。到任不到10天,邱灿友就走遍了村里所有的贫困家庭,弄清家庭状况与致贫原因。白天下户走访,晚上与村“两委”会商帮扶举措,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新益村里上演。 村里的贫困户黄招明不慎摔伤,邱灿友立即联系东源中心卫生院,妥善安排黄招明住院治疗,并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减免住院费用;贫困户黄新萍的孩子身患“脆骨综合症”,邱灿友多次为其治疗奔走,帮忙申请医疗费用减免和各类救助;贫困户甘开明有养牛致富想法却无钱购买牛崽,邱灿友第一时间争取单位领导支持,特批1.5万元用于肉牛养殖;贫困户曾素君身患慢性病,年老体弱出行不便,邱灿友开车上门把他接到县中医院免费体检,并帮其办好慢性病治疗卡,解决了后顾之忧……一个个帮扶事例不胜枚举。 为了能让新益村村集体有稳定的收入,邱灿友通过上级牵线搭桥,把远东新能源集团的负责人请到了村里。通过多次沟通,远东新能源不仅同意在村里聘用工人,还投资5万元在村委会楼顶安装了一个5000W的光伏发电站,每年可创收6000-8000元,每户贫困家庭可增收500元左右。除此之外,邱灿友还多次与县扶贫办进行沟通,先后在新益小学、村卫计室等地再安装了100千伏的光伏发电阻,让每户贫困户每年可增收1600元左右。 2018年7月,县总工会发动24名爱心劳模捐资1.7万元,帮助贫困户陈高华家庭成立“爱心超市”,仅此一项,陈高华家庭每月最少可增收600元以上。以此为契机,邱灿友趁热打铁,引导村里的贫困群众主动创业。同时,他和村“两委”干部还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了《贫困户日常行为积分细则》,以积分奖励的方式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到创业就业、教育、环境整治、家庭卫生清理、公益建设等各项工作之中,这种从“授鱼”到“授渔”的转变,有效激发出贫困户的脱贫原动力。 放下家人,却把村里的贫困户当作了家人,邱灿友始终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各项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新益村已完成入户路1743米,惠及农户63户。完成6条村组公路硬化共计4.5公里,修缮、新建水渠1500余米,完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拆除无人居住的闲置危房60栋,帮助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4户,改厕9户。芦毛塘老实农民合作社种植的28亩药用温郁金已初具规模,大耍塘自然村的10余户农户联合入股20多万元,种植珍稀药材“七叶一枝花”。现如今的新益村,脱贫攻坚八大硬性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并于2017年顺利“摘帽”。 周爱兰 周爱兰:扎根边远山区小学教学点34个春秋 周爱兰,女,1967年生,上栗县东源乡镜山小学教师。 她自1984年高中毕业后,34年如一日,早出晚归,无怨无悔地奉献于东源乡镜山小学太源教学点。她爱生如子,诲人不倦,她就是周爱兰老师。 东源乡镜山小学,是一所边远的小学,离它10多里的山坡上,有一所孤独的教学点,它就是太源教学点。1984年,代课教师工资菲薄,一个月不到四十元,周爱兰怀着对教育事业无比崇尚的神圣情感,毅然去了镜山小学太源教学点任教,那时教学点条件简陋,位置偏僻,人烟稀少,全是羊肠杂草路。教室是用稻草木料搭起来的,外面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让这位19岁的女孩担惊受怕。但是从她走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起,她就立下了“当园丁培育百花,做黄牛无私奉献”的誓言。她在这孤独的教学点一干就是34年,34年的坚持,其中的辛酸苦楚会有多少人知? 1989年的一天,放学时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班上有名学生叫贺玲玲,天快黑了家长还没来接她,周爱兰立即冒着大雨送这名学生回家。学校西边有一段路,坎坷泥泞,周爱兰老师背着这名学生艰难前行,走着走着不小心滑倒了,溅了一身的泥水,爬起来继续背着向前走……等把这名学生送到家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周爱兰匆匆返回往家走,走到半途,雨势越来越大,乡村的夜晚漆黑得很,路也不好走,周爱兰又冷又怕地回到了家,当家人看到她一身泥水疲惫的样子,顾不上责怪,心疼地端上热了又热的饭……不久前,周爱兰八十多岁的父亲意外摔断腿,她趁着午休时间匆匆回家看望一眼,来不及多照顾就赶回学校上课。为了工作,不能照顾受伤的父亲,她常常感到深深的自责。但她始终以奉献之心守校如家,以仁爱之心爱生如子,从未耽误过一节课,也从未放弃过一名学生。 34年来,她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教学工作成绩显著,自任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事情繁多而又艰巨,但她始终安教乐贫,无怨无悔,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坚持在教育这块土地上孜孜不倦地耕耘着。 她于2001-2005四个学年度连获东源乡“优秀班主任”称号,2007-2008学年度荣获东源乡“先进工作者”称号,2016年荣获省教育厅“从教30年”荣誉称号,2018年荣获“上栗县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她用全部的深情和爱心浇灌稚嫩的幼苗,用满腔的热情温暖每一位孩子的心田,用青春谱写人生的教师之歌。 有人这样问她:“周老师,守着十几个人的学校不苦吗?”周爱兰坚毅地说:“不苦,我爱教育这份事业,我爱教书,我爱孩子们,我要在这里扎根一辈子! 李根秀
李根秀,女,现年58岁,东源乡东源村村民。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升起,东源乡东源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中,开始了一天里特殊的忙碌。照顾耄耋老人饮食起居,背着病重亲人如厕,一件件换洗身上衣物,反复擦拭按摩身体,安顿好两个人的生活起居后,又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早饭......这是一个58岁家庭主妇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缩影,她却用了5年的时间,在不离不弃的守护中,细心照顾着长期卧床的叔叔和常年患病的堂弟。她叫李根秀,村里人都称赞她是孝老爱亲的模范。 曾宪杉,是李根秀婆家的叔叔,今年已近八十高龄,膝下无儿无女。由于年事已高,再加上身体多病,生活已不能自理。李根秀主动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一日三餐,吃喝拉撒,无微不至。今年3月份,无情的病魔突然向这位虚弱的老人袭来,老人身体每况愈下。李根秀见此情景,立即将老人辗转至东源、福田等多家医院进行治疗。住院期间,李根秀日夜守护在老人床前,终于把老人从死神手里救了回来。看着老人身体有了好转后,李根秀就把老人带回家,继续悉心照顾。由于夏季天气炎热,老人身上起了褥疮,恶臭难闻,没有人愿意走近他身边,只有李根秀毫不嫌弃,每天坚持帮老人清洗伤口、上药、擦爽身粉。在她的照顾下,老人的身体一天天好了起来。 曾庆华,是李根秀婆家的堂弟,今年51岁,由于身患肺结核、胆结石、慢性肝炎等多种疾病,身高一米六的他体重只有60多斤,骨瘦如柴,行动不便,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床上。李根秀每天早上起床就帮他洗脸、擦洗身子,清理床上秽物,给他换上干净的衣服,然后再抱到轮椅上。数年如一日,李根秀从来没有疏于对他的照顾,每天端饭喂药,一日三餐送到嘴边,睡前到他床前照看一番,时刻关心他的需求。李根秀爱人常说:“根秀人好,善良、乐观,真心实意地照顾两个亲人,再苦再累也没有放弃过他们。”为了照顾家中亲人,李根秀从来都没有外出游玩。家里有人需要照顾,即便是出门办事,也尽量缩短行程,早早回家,生怕家中亲人有个意外。 李根秀还义务为几十户村民打水。水井是村民们自发组织修建,用水的时候需要用抽水机把水抽到一个大的蓄水池里,然后再输送到各家各户。李根秀主动担起了打水的工作,不管春夏秋冬,不论严寒酷暑,她总是风雨无阻的为乡亲们及时送上生活用水。抽水机需要用电,电费则由每家每户均摊,费用也是李根秀去收,这可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有的时候多收几元钱,不明事理的村民就会指桑骂槐,说长道短,说电费被她贪污了。为此,李根秀偷偷掉过几次眼泪,但是等眼泪干了,她还是按时去打水。看到李根秀的举动,左邻右舍备受感动,邻居大妈说:“不应该指责根秀啊,为了帮我们打水,她不知道遭受了多少冷眼。”曾宪杉老人说到她总是热泪盈眶,“要不是根秀,我的骨头早都生锈了!”曾庆华也是哽咽着说:“太谢谢她了,要是没有她,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下去……”李根秀,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真情与孝道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用责任与担当抒写了人间最美的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