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抗病毒治疗的普及与深化,大多数慢乙肝患者(CHB)减少了肝炎反复发作、肝衰竭、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但是在规范抗乙肝病毒的少部分CHB中,还有发生肝硬化、肝癌的,大家就会问,为什么抗病毒了还会发生肝硬化、肝癌呢?这个问题确实困扰了患者与肝病科医师!本人将从专业角度给大家提供解释,力求以后尽可能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重点讲解下低病毒血症的危害与处理! 1.抗病毒时就存在了肝脏炎症、纤维化 在开始抗病毒时早就存在了肝脏炎症、纤维化,只不过没有经过肝活检、CT、磁共振等诊断发现而已,肝炎、纤维化进展到肝硬化、肝癌的基础与风险已经存在。抗病毒后还是控制了病毒复制与肝脏炎症,延缓了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减轻了肝功能损害程度。 2.抗病毒治疗不彻底,存在低病毒血症 抗病毒治疗不彻底,存在低病毒血症:由于不同药物的抗病毒强度不一;患者服药方法不对,甚至是不规则;还有各家医院检测病毒载量下限值不一;病毒存在耐药等。虽然在抗病毒治疗,如果采取高灵敏的病毒DNA检测,患者血液中可能还有微量病毒,即还有低病毒血症(LLV)。至于高于多少值属于LLV,标准不一。总的来说越低越好。目前国内外公认高于20IU/ml就属于LLV。 3.低病毒血症(LLV)有什么危害? 1、HBV DNA>20 IU/mL如维持原治疗会增加耐药率:一项韩国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130例初治或LAM经治的ETV治疗12个月应答不佳患者,维持ETV治疗并随访34.9个月。ETV耐药率在初治患者和LAM经治患者中分别为5.9%和21.4%。 2、低水平病毒血症(LLV)促进肝纤维化进展:一项关于慢性HBV感染患者的纵向研究,该研究纳入了239例抗乙肝病毒者,分析发现,将近30%存在纤维化者在治疗78周后仍可检测到低水平的HBV DNA。 3、低水平病毒血症(LLV)的患者显著增加HCC风险:一项长期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875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随访4.5年,存在LLV的患者发生肝癌的比例是没有LLV的患者的1.98倍。 4、低病毒血症(LLV)的肝硬化患者,5年内发生HCC风险为23.4%。 4.低病毒血症(LLV)的优化处置策略 1、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借鉴艾滋病治疗策略,即发现有乙肝病毒复制,符合条件尽早抗病毒治疗。 2、在抗病毒治疗时,尽量使用抗病毒作用强、耐药屏障高(不容易耐药)的药物。 3、患者一定要正确服用,不能自行加减药量、更改药物种类、随意延长服药间隔等。 4、抗病毒治疗后一定要在肝病(感染病)专科医师处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常规、DNA、AFP、超声等,有发生肝硬化、肝癌高风险者还要加做CT或磁共振等,尽早发现病情的变化、抗病毒的疗效、病毒反弹、耐药等。 5、采取高灵敏的DNA检测方法测定DNA载量:如果是慢性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48周后进行DNA高灵敏测定,如果是肝硬化、肝癌等,在抗病毒治疗24周进行DNA高灵敏测定。如果DNA大于20IU/ml,就要考虑LLV了,如果DNA水平更高,还要进行乙肝病毒耐药基因测定。 6、如果确定存在低病毒血症(LLV),就要根据既往用药史、现有药物种类、治疗依存性等,更换或联合抗病毒药物。 慢乙肝患者只要配合医生定期随访、规范治疗,发现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就早期干预,能极大的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专家名片 欧书强 市二医院传染病学学科带头人 主任医师 教授 从事传染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疑难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专家坐诊时间及地点:周一、二、四上午 门急诊大楼319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