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丰乡经常能看到一位身着白大褂,手里拎着医疗器械,右肩挎着大药箱的“白衣使者”,他就是被群众称赞的“乡村最美医生”--长丰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陈德友。 ![]() 陈德友,1972年2月出生,200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参加工作的20多年来一直在长丰乡卫生院工作,一心扑在服务群众上,在最平凡、最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奉献青春、倾注热血,为守护山乡5000多位村民的健康而默默工作。他曾荣登“中国好人榜”并当选为“敬业奉献好人”、入选全省“最美乡村医生”、荣获芦溪县劳动模范称号、多次被评为县乡“优秀共产党员”等。 ![]() 子承父业,立志农村卫生事业。陈德友出生于芦溪县偏远的山村——宗里村。家族三代行医,“不能忽视每一个患者,因为他可能是一个家庭的主心骨,治好了一个患者,其实也就是稳固住了一个家庭。”这是父亲从小告诫他的。正是成长于这样的环境中,18岁那年,刚走出校门的陈德友拒绝了想带他外出创业的亲朋,毅然选择了随父学医。此后的20多年里,这个身材并不高大的身影便经常穿梭在大山深处。为更好地服务乡亲,免除他们外出就医的劳累之苦,他总是找机会、挤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医技,2004年和2006年,他先后两次到萍乡市中医院和芦溪县人民医院进修;2005至2009年,又自费到江西中医学院函授学习。他积极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只为更好地服务基层医疗事业。 ![]() 尽职尽责,抓好支部活动开展。自2009年担任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以来,他注重抓党员队伍和党支部建设,党支部活动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把全体职工思想凝聚到立足本职岗位和“病人第一、竭诚服务”的服务宗旨上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他积极组织医疗志愿者,深入农村为居民提供义务诊疗、健康咨询等服务。20多年来积极开展“学雷锋纪念日”“结核病宣传日”“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为群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3000余人次;开展健康知识讲座30余场次,受众2600多人次,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单8000余份。 ![]() 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长丰地广人稀、山路崎岖,交通极为不便,遇上急诊,要将病人及时送到卫生院救治是极为困难的。为解决这一难题,陈德友便向群众发放了就医联系卡,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不管是酷暑还是寒冬,无论路程有多远,道路有多难走,只要有“招呼”,他从不推辞,背起药箱便前往,骑坏了6辆自行车,4辆摩托车。20多年来,他接诊治疗近10万人次,出诊上万人次,建立了2000多份村民健康档案,却从没收取一分出诊费,累计为乡亲们节约诊费数十万元。 ![]() 呕心沥血,忘我工作服务于民。由于山乡医生紧缺,从医20多年,陈德友很少有机会享受双休和节假日,只要患者一个电话打来,他立马动身前往,毫无怨言。有时一晚上要出诊几次,而村民又居住分散,经常刚从患者家中出来,又要赶往十几公里外的另一患者家,往往是一夜无眠。由于生活没有规律,加上过度劳累,他的身体也常常出现问题。有一次由于过度劳累,陈德友被医院诊断为频发室性早搏、左心室功能不全和急性胰腺炎,需要住院治疗,但他住了几天院后,因放心不下病患,便带病回到了卫生院。有时白天大忙了,只好深夜回家给自己“扎针挂水”,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怎么劝也劝不动。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了现在,病情也逐渐有所好转。曾有人问他:你这么没日没夜的工作,既没有高收入,又不能升职,这是为了什么呢?“就凭我是一名乡村医生,救治村民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质朴的回答,让人钦佩不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