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1日到9月10日,短短10天,拥有10余万人口的萍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工作管理三局(简称社管三局)范围内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全部“应接尽接”。“应接尽接”这四个字的背后,是社管三局全体干部职工在疫苗接种“十日攻坚”战中,“5+2”、“白+黑”的“妈妈式”倾情付出。 防疫“吹哨” 干部报到 要构建新冠肺炎全民免疫屏障,首当其冲要做好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和统筹推进。社管三局党政深谙其道。他们把疫苗接种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在一线、凝聚群众在一线、引领群众在一线”的战斗堡垒作用,汇集红色防疫力量,郑重承诺“应接尽接、愿接快接、服务上门”,让党旗在疫苗接种一线高高飘扬。 根据辖区村(社区)实际情况,社管三局将工作人员分为12个工作组,采取“电话回访+小区抽查+入户核查”模式攻坚摸排。 党政主要领导一线督导,破解难关,总结经验做法;分管、挂点领导“蹲点下沉”,带领党员干部、“两委”干部开展“敲门行动”和电话回访,以村(社区)为单位进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作用,在各村、社区同步开启“逐门进、逐户推、逐人核”的“洗楼”行动,认真对照新冠疫苗接种禁忌和注意事项,甄别符合接种条件的人员。 52岁的党员瞿孝秋,是百合冲社区“两委”班子里的“老大哥”,别看年龄最大,可能量也最大。2020年春节,百合冲社区苏河尚品小区出现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瞿孝秋不惧个人安危,时刻关注居家观察的患者家属的身体状况,并全包代购配送蔬菜、水果及生活必需品的活计;此次接种工作,他依然当仁不让冲在最前方,挨家挨户宣传动员,挨个打电话千叮咛万嘱咐,承诺有任何事情都可以随时到现场找他或者给他打电话。居民梁女士一句话说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看见他的身影,听见他的声音,就感觉很安心。” 登岸村党总支书记余萍连,顶着三伏天的高温,带领登岸村村嫂志愿服务队的村嫂们,逐家逐户宣传接种疫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衣服湿得每天都能拧出水来。她们唠家常、讲道理、送温暖,用各种“花式”服务和温柔“一刀”彻底扭转了村里那些上了年纪的“顽固分子”对疫苗的成见,达成“早接种早保护,谁接种谁受益”的思想共识,接种比例得以迅速提升。 既有“温度” 又有力度 除了挨家挨户宣传,社管三局还充分调动234工作机制,发挥“三长四员”作用,利用微信群、朋友圈、流动广播宣传、悬挂横幅标语等多平台、多渠道,动员家人、朋友、群众为疫苗接种助一“臂”之力。 他们充分利用网格微信群、单元门宣传阵地实时宣传疫苗接种政策,在各小区门口小喇叭播放疫苗接种、外出报备的温馨提示,并组织党员干部到主干道、超市、菜市场等人流密集场所张贴“二码联查”公告,利用下班时间段在“三无”小区蹲守开展“二码联查”,排查疫苗接种情况,做到线上宣传不停歇、线下宣传不休止。 有的居民的确存在工作时间忙、年老体弱、出行不方便等制约疫苗接种的客观因素,怎么办?社管三局联合辖区各医疗机构开展送疫苗上门服务,在村委、社区、养老机构轮流设立流动疫苗接种点,让符合条件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高效、有序地接种新冠疫苗。年纪大、出行不便的居民,则由社区工作人员、社工、网格员临时充当“司机”,开车接送前往接种点。 这种端口前移,让疫苗“多跑路”,让群众“少走路”的贴心服务,让疫苗接种既有“温度”,又有力度。 为党旗增辉 为党徽添彩 在每个人来人往的接种现场,自始至终都闪耀着党员干部维持秩序,答疑解惑、科普宣传的身影,他们用一点一滴的付出为党旗增辉,为党徽添彩。 社管三局综合办工作人员姚茜,每天上班总要比别的同事多带一样“秘密武器”。在接种点,她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排队秩序有些混乱,她上前劝阻维护;接种登记处忙不赢,她冲过去“救火”;居民顾虑重重,她轻言细语解释……她将每一分钟都安排得满满当当,连走路都是“打飞脚”,只有胸部涨痛得实在难以忍受时,她才不得不停下忙碌的脚步,躲到无人处拿出“秘密武器”---挤奶器挤出乳汁,缓解涨乳的痛楚。这个处在哺乳期,家里尚有一个嗷嗷待哺婴儿的“二胎”妈妈,感动了许多居民,他们说:“冲小姚这工作劲头,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接种呢!” 哪有什么现世安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像姚茜、余萍连、瞿孝秋这样的干部,纵然没有加班工资、没有补贴、没有调休,纵然还要蒙受委屈不解和白眼,却仍然不计报酬付出所有,才迅速改写了疫苗接种数字,才筑起了阻击疫情的强大免疫“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