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后埠街 查看内容

“折翼天使”幸福来敲门

2021-9-15 11:03| 发布者: cs小编网网| 评论: 0|来自: 快乐后埠

入秋的安源还夹杂着些许凉意,但在后埠街朝阳社区精障患者康复中心却暖意融融。从大门沿着残障人士专用扶手往里走,一群特殊的“天使”们正在上一堂特殊的课。
趣味活动打开“天使”心扉
“离中秋节不远了,大家一起来编织一个大月亮好不好?”这是一堂手工编织课,手工老师正耐心地手把手教他们串珠、编织。今天的内容是编织大月亮,十几位“天使”要把线穿到金黄色的珠子里,再把珠子连成一个大大的圆。
这群“天使”是后埠街朝阳社区的精神障碍患者,他们普遍难以融入社会,不喜交流,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但是在这里,他们可以遇到同样境遇的伙伴,互相倾诉自己的感受和委屈,给予彼此力量。这里,被他们亲切的称为“幸福之家”。
“幸福之家”成立于2019年1月,2年多来一直在为社区127位残障人士(包括20位精神障碍人员)提供全面、周到、细致的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在上级政府和残联的关心指导下,后埠街朝阳社区把做好社区残障人士康复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立足实际,整合资源,设立了精障患者社区康复中心,并着力打造了后埠街残障人士健身示范点,从只服务于社区127位残障人士到现在面向全街道1048位残障人士开展残障人士基本康复服务。

趣味运动、棋艺比赛、幸福“农疗”、手工编织……这些有趣的活动让残障人士朋友处于一个和谐融洽的大家庭中,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绘出“自画像”,更是让他们进一步认识自我,增进感情,相互了解。
“感谢‘幸福之家’,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趣味活动,我的孩子愿意走出家门了。”作为精障患者家属的钟女士(化名)由衷地表示感谢。钟女士的儿子小丁(化名)6岁被确诊为精神障碍至今20余年,从未走出家门,也不与他人交流,让这个家庭陷入灰暗。“幸福之家”的出现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平台打造庇护“天使”康复
“今天我们上门来看看你,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们,我们会尽力帮助你们解决。”康复中心医生和社区工作者来到残障人士家中,了解其身体恢复状况和目前困难,还送去了慰问品。

“我们还按照计划对辖区有需求的残障人士辅助器具进行摸底和对贫困重度残障人士开展无障碍改造需求摸底,目前已摸底上报共27户。”该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残障人士群体的精准康复工作也正在进行,精准解决残障人士出行难、如厕难、洗澡难、家庭护理难等一系列问题,最大程度满足残障人士群体的日常生活需求。
而同样在后埠街后村社区,为精神残疾、智力残疾和重度肢体残疾就近提供生活照料、康复训练、技能培训、文化娱乐、有偿劳动服务等公益性服务的“幸福里残障人士日间照料中心”也在当地小有名气,被列为市特色试点。
“家属在早上八点将残障人士送到照料中心,下午五点半再接回家,极大地解放了残障人士家庭的双手,缓解家庭经济负担。”日间照料中心主任表示,中心的成立,使得因白天家庭忙碌而无法照料的残障人士有了好去处。中心聘请了康复、心理咨询、手工、营养保健等方面的老师,开展康复训练、技能培训、文体娱乐等活动,让残障人士系统地学习各方面技能。
权益保障助力“天使”脱贫
朝阳社区患有脑瘫的小张(化名)和她的家庭一直靠低保生活,该街道和社区为她的家人量身打造了电商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如今,这个小家已经在网上做起了小本买卖,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据了解,安源区后埠街道办事处全面落实各项扶残助残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残障人士各项权益保障。截止目前,累计发放残障人士两项补贴468990元;为辖区困难残障人士办理最低生活救助490人,累计办理残疾证120余人次。该街道13个社区积极开展助残扶残活动以及关爱残障人士志愿服务活动。在完善权益保障、健康保障的同时,还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增强残障人士自身能力发展,帮扶残障人士就业创业。为残障人士申报电子商务培训,号召残障人士参与便民服务,回馈社会,施展自己的一技之长,包括盲人按摩、家电维修、免费理发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障人士一个也不能少。”“十四五”时期,更多残障人士权益正在全面落实,广大残障朋友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另人期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