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恒琦 姚静琳 今年以来,安源区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团结奋进、锐意进取,一批批重要客商纷至沓来,一个个重大产业项目投产达产,一批批城乡建设项目快速推进,一项项民生事业赢得群众满意和支持。1至8月,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43.13亿元,同比增长14.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1.2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完成工业投资112.1亿元,同比增长33.4%;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22亿元,同比增长15.2%,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汇聚发展合力 凝聚发展共识 安源区主动融入全市的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市委“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的发展思路,提出“三区同振、城乡融合”目标积极策应,全力践行市委对安源提出的“创一等走前列”目标要求。全区上下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安源发展靠什么”“我为安源做什么”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全会精神上来,为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在全区机关单位和党员干部中开展作风问题百日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24个方面的6大作风问题,推进干部作风转变,确保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迅速融入和服务“五区”建设,为推进安源在萍乡打造“最美转型城市”中争先领跑提供坚强保障。 助推园区建设 增强经济后劲 安源区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在培育主导产业上狠下功夫,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的“双首位”产业。在传统产业上,新建传统产业集聚区,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企业赋能升级,促进本土传统产业提质壮大,为传统产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支持,建立健全“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机制,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提高传统产业科技含量,打造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在新兴产业上,敢为人先发展数字经济,在丹江、五陂建设科技园,将科技园打造成“生态示范、产城融合标杆区,高端产业集聚、成果转化首选地”,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同时,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落实领导干部挂点帮扶和企业特派员制度,挂图作战推进政策落地、问题化解,推动优质项目快建快投快见效、做大做强,让企业享受更好的“主场待遇”。1至7月,该区签约项目40个,合同金额217.35亿元,其中新引进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2个、新能源项目3个,尽显安源经济活力。 立足民情小事 解决民生大事 安源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蹲点调研、实地走访、集体座谈、民意调查等方式,同时用好便民热线、民声通道、群众信箱等,开展社情民意大调研。围绕办好“六个一批”重点实事,列出47项具体化项目清单,安排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城乡居民安全饮水、公共文体场所完善、社区垃圾分类、水域生态整治、“五美”乡村建设、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社区养老提质、平安安源巩固、服务便民利民等民生实事十大专项行动。今年以来,该区改造老旧小区60余个,发放中低收入家庭租赁补贴62.42万元,开展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3场,提供就业岗位1732个。1至8月,民生支出达30.75亿元,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安源,正在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城乡融合、传承红色基因、强化作风保障上奋力领跑,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安源正扬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