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的庭院,整洁的房间,装修简约舒适的幸福食堂,设施齐全的活动室,走进新尤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只见老人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打牌,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看书,个个脸上露出安祥的神情,其乐融融。 “这里也是我家,条件可好了。”85岁的苏文珍奶奶热情地说道。苏奶奶介绍,南坑镇新尤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全市第一家村级养老服务中心,中心的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农村失能、失智、高龄、独居老年人无人照料的问题,在这里,贴心的服务照料给老人们带来安全感、踏实感,让他们真正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人们都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强化功能配套,健全完善养老基础设施 “这里餐厅、冰箱、电视、空调、洗衣机、轮椅各类设施一应俱全,还有高大上的电梯咧,毫不夸张地说,市区很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没我们的气派。”一位正在看电视的老大爷自豪地说到。 为推动南坑镇养老服务质量提档升级,充分整合中央财政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民政资金和自筹资金等170余万元,将新尤村闲置三层老村委会改造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设有餐厅、厨房、多功能活动室、休息室、会议棋牌室、医疗保健室和室外健身广场等活动场所,为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护、助餐供餐、健康指导、文化娱乐等“一站式”养老服务,基本实现了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 完善制度细节,优化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今天有鸭子、辣椒炒肉、豆干、大包菜、冬瓜汤等,菜品多,营养也丰富。”排队取餐的老人们聊得正欢。每天中午,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最忙碌的时段。他们不仅要照顾能生活自理的老人,还要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饭、喂饭,引导其进行康复训练。工作人员按照收养人员不同的医疗康复需求开展医疗护理服务,合理搭配一日三餐,并增加下午餐点、水果和夜宵。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合理设置日间照料、餐饮服务、文化健身功能区域的基础上,深化“住养结合”模式,重点设置了膳食供应、文化娱乐、日间护理、康复保健、短期托养等精细化服务项目,同时嵌入村级幸福食堂和医疗保健室,可为全村80岁以上老年群体提供免费助餐、助医等项目服务,多元化满足了不同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需求。 红色引领带动,催生焕发志愿文明新风 南坑镇新尤村通过党支部牵头,党员垂范,志愿者参与的模式,组建起一支“关爱夕阳”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每周定期对养老服务中心老人进行上门走访,随时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并积极组织志愿者们陪老人拉家常、下象棋,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精神关爱、文化娱乐等多方位服务,切实解决老人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党支部还按照不同的节日风俗,提供丰富的节日饮食,并为老人庆祝生日;针对老人的兴趣爱好,定期组织开展早操运动、器械健身、棋类、文娱等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拓宽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内容,切实实现助老敬老“零距离”。 “大娘,看你穿得真干净,头发有点乱,我来帮你梳理一下。”志愿者边为老人叶秀英梳头边和老人唠嗑,“你看看这指甲剪得可好,嫌长的话,我再给你剪剪。”另一位志愿者亲切地和老人交谈。 南坑镇立足为群众办实事,把养老服务改革作为一项民生实事来抓,以新尤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平台,积极探索“党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把贴心和欢乐带给辖区每一位老人,让农村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努力让广大老年人过上更有品质、更有尊严的生活,真切感受党和政府带来的“最美夕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