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罗建华报道:一幅幅田园风光旖旎多姿,一片片良田生机勃勃,一座座村庄美丽如画,一个个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金秋十月,走进安源区五陂镇,处处绽放一幅幅动人的振兴画卷。 ![]() 五陂镇树立城乡“一盘棋”的理念,坚持统筹推进,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实现乡村人居环境美起来、群众口袋鼓起来、村(社区)集体经济强起来,群众幸福感升起来。 抓牢党建“牛鼻子” 引领强镇富民“新路子” “五陂镇长潭村之所以从一个软弱涣散的落后村,一跃成为周边家喻户晓的先进村,是因为我们选对了领路人!”村民们对村里的嬗变赞叹不已。 ![]() 作为蔬菜种植大户,现年58岁的王永萍种植蔬菜已大半辈,目前,他们一家种植15亩蔬菜,每年收入达15万元,“村里种植蔬菜1亩以上的有500户,蔬菜种植大户至少有20户,感恩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好日子!” ![]() 长潭村是以蔬菜种植为主的城郊村,之前,受制于技术和资金,种植产业一直做不大。村党总支部书记陶礼鹏带领村“两委”,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以“党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创新推行“三抓一促四结合”模式,通过打造汽车仓储、农产品、水产品、冷链仓储,大力发展仓储经济,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今年净收入已达60余万元。 长潭村蔬菜种植基地(记者罗建华 摄) 五陂镇册雷村通过结合组织带动、项目带动、能人带动的“三带动”模式,打造了初具规模的劳务输出公司,业务已覆盖到全区乃至全市,涉及建安、绿化、市政、环卫、家政等各领域,全年净收入已超百万元。 五陂镇林业分场坚持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共同开发打造“山水田园+吃喝玩乐”的诗画三湾旅游项目,打造一个集观光、休闲、体验、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景区,仅2020年为林业分场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以上。 在五陂镇五陂村,天津市金桥焊材集团萍乡有限公司三期10万吨实心焊丝智能化生产线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一派忙碌。 该项目系行业内首套智能化生产线,随着三期项目的建成,该公司总产能将达到35万吨,产值近20亿元,利税会接近一个亿,将进一步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感谢安源区、五陂镇两级党委、政府的贴心服务,让我们把产业做大做强,我们要致力为助力安源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该公司党支部书记解建成表示。 该镇对直辖的38个基层党组织进行调整优化,建立班子成员对接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村制度,推行村民以资金、土地、房屋及其他要素资源等入股农业经营主体,变农民为股东,实现“三变”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良性互动,实现村强、民富、家园美。 探索“多元共治”模式 群众幸福生活节节高 “我们这里山美水美,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在外投资兴业的村民纷纷回到村里创业,我们的口袋越来越鼓,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过上了城里一样的美好生活!”行走于五陂镇大田村,切实感受到美丽乡村的蝶变,给群众带来满满的幸福。 ![]() 每当华灯初上,大田村威风锣鼓队队长陈子兰就会带领20多位姐妹,来到村里的广场跳广场舞,“我要带头参加公益活动,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幸福!” 五陂镇党委、政府充分整合多元主体,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格局。同时,完善应急管理中心、综治中心改造、交通监控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现“问题收集、逐一整改、反馈报送”全流程办理,探索“互联网+综合治理”的模式,同时,该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9个,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通过开展“最美母亲”、诵读红色经典等“党员活动日”活动,举办党员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员200余人次,深受群众好评。 ![]() 此外,探索出全程纪实、积分评比、分类管理精细化模式,组织“平安志愿者”“义务巡防员”“乡贤+矛盾调解”“义务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该镇积极开展“共产党员先锋示范”行动,设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示范岗,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五陂之光”评选活动,选树各类典型20余名,彭秀英作为“新时代赣鄱先锋”在全省进行宣传,传播了满满正能量。 ![]() 民富、镇强、景美,是人民群众的美好向往。五陂镇以争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镇”为主线,大力实施“镇内美镇、镇外强镇”战略,走出一条景城一体、产城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