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栗县2021年度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报告
一、全县概况 上栗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萍乡市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3°47′至114°04′,北纬27°38′至28°01′,县辖6个镇、4个乡,154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会,2882个村民小组。境域属江南丘陵地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以丘陵山地为主,约占总面积70%。东北面多山,西、南及中部多丘陵。境内平均海拔为233.7米,全境最高峰杨岐山主峰张口岭,海拔为947.4米,最低点金山镇小水村麻石街,最底处海拔70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性气候,温和多雨,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7℃,年平均降雨量为155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为240-27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在1500小时至1600小时之间。上栗县境内的土壤共划分为4个土类、7个亚类、22个土属、88个土种。四个土类分别是水稻土、红壤、石灰土、紫色土。 2021年全县耕地面积22.0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4.55万亩,旱地7.53万亩。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7.6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2.5万亩,早稻3.14万亩,增长1.2%,中稻及一季晚稻16.2万亩,基本持平,晚稻种植面积3.25万吨,增长1.6%,全年预估粮食总产12.35万吨;油料种植面积7.96万亩,比上年增加7.57%;蔬菜种植面积8.50万亩,比上年增长2.9%,全年蔬菜产量14.48万吨,比上年增长1.25%。 二、耕地质量监测点布局 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的要求,为推进上栗县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建立耕地质量监测长效机制,完善县域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我县土肥站在全县共建耕地质量监测点5个(含今年在金山镇白鹤村新建立1个监测点,暂无检测数据),其余分别在东源乡羊子村、长平乡蕉源村、鸡冠山乡鸡冠村、桐木镇荆坪村(见表1)。 表1 上栗县耕地质量监测点分布表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 根据监测技术规程,制定了《上栗县耕地质量监测方案》,明确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点划分监测小区,旱地监测小区面积66.7㎡以上,设置保护行,垒区间小埂等方法隔离。水田小区面积33.3~66.7㎡,用水泥板或其他材料做隔板,隔板高0.6~0.8㎡,埋深0.3~0.5m,露出地面0.3m。设立无肥区和常规监测区。监测点主要记载本年度内每季作物的名称、品种、播期、播种方式,收获期,耕作情况,灌排、病虫害防治、自然灾害出现时间、强度及对作物的影响,其它对监测田地有影响的自然、人为因素等。对监测点区域内的每季作物进行果实和茎叶产量测定、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按照《江西省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 四、监测点耕地质量状况 耕地土壤肥力质量是土壤的基本属性,是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和环境因素能力的标志,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生产实践中,常采用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等指标表征土壤肥力质量状况(见表2、表3)。 表2 2020年、2021年不同监测点(常规施肥区)
表3 2020年、2021年不同监测点(无肥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