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安源镇 查看内容

绘就“美丽画卷”正当时

2021-10-29 10:34| 发布者: cs小编网网| 评论: 0|来自: 这里是红色安源

摘要: 秋雨淅淅沥沥下个没完,张家湾村,安源村,石板村,跃进村……潇潇雨幕中,汽车慢慢驶离了那一处处干净整洁,祥和安宁,绿荫环绕的美丽村落……近年来,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大力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员干部在 ...
      秋雨淅淅沥沥下个没完,张家湾村,安源村,石板村,跃进村……潇潇雨幕中,汽车慢慢驶离了那一处处干净整洁,祥和安宁,绿荫环绕的美丽村落……近年来,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大力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员干部在无数个日日夜夜,行走乡间地头,穿梭各家各户,端坐写字台前,用一砖一瓦,一笔一画,一言一行,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心血,撒在了安源镇这块红色热土上,晕染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美丽乡村景色

未来可期的“红色名村”
      算起来,今年已是曾国胜下沉到安源镇张家湾村的第五个年头了。五年来,作为张家湾村的第一书记,他亲眼见证了张家湾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条别样的振兴发展之路。

      那时候的张家湾,由于靠近安源煤矿,马路上总是上尘土飞扬,连路边的树叶都盖着厚厚的尘土,光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30户83人。”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我有信心,也有这个心理准备”,就这样,曾国胜一头扎进了张家湾村的扶贫工作中。

      虽快到知天命的年纪了,头发也越来越少,但曾国胜要操的心却越来越多。这不,村里的“脱贫易返贫户”段新辉上午刚去做了检查,下午就被他拉着“一通盘问”:“情况怎么样啊?有报销上没?”段新辉属于因病致贫,自身患有尿毒症,没有劳动能力的他,2017年被纳入贫困户, 谁曾想脱贫后,妻子又查出患有较为严重的糖尿病,需要在家服药控制治疗,也因此下岗。一向沉默寡言的段新辉自此更是很少说话了。曾国胜鼓励段新辉夫妇免费参加区里组织的就业技能培训,“曾书记说得对,有了一技之长,我们以后的生活就有了希望。我相信我们经历了那么多风雨以后未来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多次谈心后,夫妻俩重拾信心,果断参加培训。村里将他家纳入“脱贫易返贫户”,大力帮扶,三个低保,两个公益性岗位, 再加上妻子培训后有了淘宝客服的收入,他自身虽然没有劳动能力,却积极向上, 沐浴一系列脱贫政策春风, 段新辉一家终于脱贫。“我们在一起很久啦!跟兄弟一样,无缝对接!”说到此,段新辉一把搭住“第一书记”的肩,质朴的脸上满是信赖。

      为了能够让脱贫后的“脱贫户”特别是“脱贫易返贫户”,能保持持续致富的积极性,而不是脱贫后就“小富则安”。在村民遇到困难的时候,曾国胜总是积极助力村民渡过难关:“授人以渔,让他们自己去努力脱贫,才是上策”。

▲丰收时刻

      在曾国胜和村两委班子的齐心努力下,张家湾村积极利用村自然资料和技术能手发展特色农业,在2018年成立了裕泉丰种养专业合作社(菊花基地),将种植金丝皇菊作为扶贫产业项目,扶贫项目资金全部纳入集体资产。每到秋天,张家湾村的乡间地头就成了“金色的海洋”,金丝皇菊开得绚烂多姿,将村民们淳朴的笑颜衬托得更加动人。

      曾国胜和扶贫专干还特意带着合作社自产的金丝皇菊参加购物节多方推销,希望打开合作社菊花产品的销路,给老百姓增加收入。

▲参加购物节

      除此之外,张家湾从2017年起由政府统一兴建光伏产业,持续为“乡村振兴”输血。发电所得收益加上国家资金补贴, 按照张家湾现有分红比例, 60%用于贫困户务工,20%补贴特困人员(无保户)或者重度残疾人群, 20%用于光伏的维护,带动更多村民和脱贫户走向共同致富的道路。

      张家村湾还充分利用自身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打造了孔原、吴烈、吴运铎、王耀南四个革命先辈事迹陈列馆、“初心学堂”以及孔原故居,建起了“把一切献给党”安源党性教育基地。建造了一批可看、可听、可体验的红色教育阵地群。

▲“把一切献给党”安源党性教育基地

      如今的张家湾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色名村”。

      “想把张家湾打造成安源景区的后花园哩!”谈到张家湾之后的发展, 曾国胜觉得未来可期:“通过统一规划,将张家湾村打造为集红色旅游,农耕体验,休闲娱乐,研学拓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安源特色的美丽村庄旅游集聚地,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分担社会责任的养鸽基地
      顺着马路翻过一座座小坡,来到了萍乡最大的养鸽基地——位于安源镇花冲坳的煜远农业有限公司。“养鸽大棚”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滴答滴答”的雨声从大棚顶上传来, 笼中的鸽子个个“膀大腰圆”、活泼机敏, 扑腾着翅膀欢快啼叫。基地存栏种鸽近10万羽,乳鸽年产量50万只。

▲“膀大腰圆”的肉鸽

      “为了帮助养鸽场运行,政府部门不遗余力地送电、修路,以前的泥泞小路,现在成了宽阔马路,连房屋破损都是政府帮忙修缮……”养殖基地负责人欧阳庆说起政府给予的帮扶双眼含笑。

      近年由于疫情原因,鸽子滞销,当地政府和村民多方协调,助力养鸽基地正常运营。得到善意帮助的欧阳庆积极为村民创收,吸纳有能力、有意愿的村民就近就业。公司还以“企业连接农户”的方式,低价为当地村民提供鸽子,村民们可以“进货自销”,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增加创收积极性,增强其“造血”功能,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一些没有多少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只能扫扫地,但欧阳庆也是欣然接受。“以心换心,政府这么帮助我们,我们也不能忘恩。”

▲工作人员给鸽子喂食

      除了在养鸽基地工作的长期工,还有许多村民来“打零工”,目前养鸽基地已经吸纳农户300户,安排113个农民就业,间接带动农户约230户。

土生土长的村干部
      今年48岁的唐海萍, 是安源镇石板村村委委员,分管了扶贫、低保、民政、计生等等诸多具体而琐碎的工作。生于斯长于斯的她,在农村最基层、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

      扶贫工作任务繁重、节奏快、反复无常,加班常态化、迎检常态化,这是每一名扶贫工作者生活写照。面对如此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唐海萍从不推诿、从无怨言,加班加点到常常忘了吃饭时间和下班时间,甚至是舍小家顾大家。若是寻常人家,早已是享儿孙之乐的年纪,唐海萍却日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回忆起往事,她语气有些落寞,父亲卧病不能每日相伴照顾,母亲去世时也无法及时赶到身侧:“这么多年来问心无愧于群众,唯一觉得愧对的就是自己的家人……”

▲走访各家各户

      国家推行社会扶贫网,属于新鲜事物。年龄偏大的唐海萍,认为“互联网+扶贫”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尽管陌生、尽管自己的手机内存不够,但她依旧满怀热情,毅然换上新手机,下网站、输信息,一次不会、两次,两次不会、三次,直到把社会扶贫网弄懂搞熟为止。为确保网站对民众的知晓率,她逢人便说。白天在村接待群众见缝插针地宣传,挨家挨户到贫困户家上户宣传。同时,依托村里的党群驿站,组织开展了“石板夜话暨社会扶贫网政策宣传活动”,专门邀请贫困户、帮扶干部和社会爱心人士60余人参加,有效提升了网站的社会覆盖面,贫困户源源不断收到爱心人士捐送的电饭煲、书包、文具盒、轮椅等物品。                                                                              
      “看到更多的乡亲因为我过得更好,我觉得很欣慰,这份工作会一直干下去……”她在精准扶贫的岗位上一丝不苟,用态度感染着每一个人,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自己的力量。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点点痕迹,却也镀上一层美丽金光。 

▲跃进村

      建设美丽乡村的道路上,安源镇积极吸纳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像跃进村研究生周祥鹏一样的年轻人才加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还有许许多多常年奋斗在扶贫一线的平凡身影,喊不出姓名,记不清面孔, 但他们如同美丽乡村画卷上的一块颜料, 一个笔触,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为乡村振兴铸魂蓄力,让美丽乡村这一“画卷”的色彩不再朦胧,变得明艳欢快,“画面”磅礴大气,精彩迭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