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敦实淳朴的中年汉子,脸庞黑里透红,眼睛炯炯有神。简单的衣着,简单的短发,或许就如他简单的人生。芦溪县高楼村党支部书记王辉成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风雨卅载,高楼为凭。1984年,21岁的王辉成来到高楼村村委会工作。34年来,他扎根在村委会,曾经担任10年会计,从1995年起担任村支书,至今23年。他像一头老黄牛,不知疲倦地工作,为崛起的高楼村奉献青春与热血……他也因此30多次获评县优秀人大代表、优秀共产党员,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 最怕被群众戳脊梁骨 王辉成在村委会工作34年,他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尤其是在担任书记的23年里,找他办事的人多了,他经手的项目也多了,数额超亿元,从征地拆迁,修路、修葺办公楼、修建学校,到棚户区改造项目……送钱送物的不少,他从来不为所动,坚辞不受。 在这些项目建设中,有的老板要他一起入股,甚至不要他出一分钱,只管坐等分红。王辉成毫不犹豫地一概予以拒绝。棚户区改造项目于2014年9月启动。当时,该工程负责人邀请他一起入股,王辉成没等他说完,就委婉地拒绝他说:“对不起,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没有资格参与你们的合作。” 如今,棚户区改造项目接近尾声,在大家有力的监管下,住房质量可靠。 “他们邀请我入股,目的还不是想从中得到更多的好处?”王辉成说,“假如我参与了,管理起来就没有底气,就不会硬气。工程质量就难以保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祸害群众的事情,我坚决不做,我平生最怕的,就是被群众戳脊梁骨!” 人大代表,就要为人民谋利益 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王辉成积极履职,广泛调研,深入联系选民,服务选民,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他在每次的人大会议上提出的议案质量都很高,有60%被采用。 320国道沿线路口交通安全事故频发。为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王辉成深入现场调研,今年元月,在芦溪县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加强320国道沿线路口交通安全管护》的议案,被评为优秀议案。该议案提出了通过在交通路口安装微震带等措施,加强交通安全管护。8月26日,芦溪县交警大队召开会议予以答复,全面采纳他的建议,现已完成在交通路口安装微震带、监控限速、警示牌等,还增加了爆闪灯。 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来源如何得到有效保障?这是困扰村民的一个大问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2015年的县人大会议上,王辉成提出了《加快农村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进程》的议案,被县人大采纳,芦溪县政府于2017年予以实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对群众的切身利益,王辉成极力维护。2017年11月,村民贺克华在强盛电瓷厂因为工伤导致平板骨开裂。厂里决定赔偿3万元左右了事。伤者不服,找到王辉成帮忙。王辉成一方面安慰伤者,一方面带领伤者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并多次找厂家、县劳动监察大队、律师事务所、劳动仲裁部门协商,为伤者争取到合理赔偿9.2万元,维护了伤者的合法权益。 高楼村,高楼拔地而起 作为高楼村党支部书记,王辉成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做群众的致富引路人,使高楼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造纸曾经是高楼村的传统产业。但是,它造成水资源的污染也比较严重。王辉成父亲曾经就开办了一家造纸厂。王辉成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动员父亲带头关闭了造纸厂,村民也纷纷效仿。 传统产业被淘汰,王辉成大力引导村民发展新兴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如今,村里引进葡萄种植100余亩,种植油茶林50亩,还开办了电瓷厂、塑料厂等,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3万元,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今天的高楼村,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路、一根根自来水管、一条条网络电视宽带通向每一户村民家中。全村实现了垃圾分类和集中清运,村里卫生环境干净整洁。有3个自然村已经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漂亮的高楼小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书声琅琅;修葺一新的村办公大楼,整洁有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市文明村镇……一块块奖牌挂满了村委会荣誉室。 “高楼村的发展与变化,离不开我们的好支书王辉成。”采访中,村民们都为王辉成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