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安源镇 查看内容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安源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2021-11-14 09:52| 发布者: cs小编网网| 评论: 0|来自: 这里是红色安源

摘要:   走进跃进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感受村民们用歌声诉说的幸福生活;漫步张家湾村“把一切献给党”党性教育基地,接受一次灵魂的震荡与精神的启迪;来到全国文明村十里村,品味青山绿水中那浓浓的乡愁……近年来,萍 ...

  走进跃进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感受村民们用歌声诉说的幸福生活;漫步张家湾村“把一切献给党”党性教育基地,接受一次灵魂的震荡与精神的启迪;来到全国文明村十里村,品味青山绿水中那浓浓的乡愁……近年来,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乡村发展实际,加强“红色”引领,打造“绿色”生态,培育“特色”产业,绘就了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乐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党建引领,奏响乡村振兴之歌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党建引领是关键。安源镇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率先垂范作用,从建强班子入手,下派中层骨干到村党组织担任书记,并把党性强、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构建“1+3”党建阵地,依托阵地聚民心、听民意、汇民力。村两委班子主动下沉到农户家中听民声、记诉求、解难事,共同谋划村级各项事业发展,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迅速提升,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石板村以党建为抓手,瞄准靶心、精准发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强基健体”之路。该村通过以土地入股,建设标准化厂房3万余平方米,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70万元;在标准化厂房屋顶安装了两期光伏电站,装机容量177千瓦,每年可增收12万元;利用中央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资金,对占地400余平方米的原石板小学进行改造提升,打造总部经济大楼,租金每年收入30余万元。

  跃进村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建设,通过土地开发、盘活资源、资产租赁、项目引入、美丽撬动“富村五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土地变门面、资金变资产、资源变产业,集体经济收入从2012年的20万元跃升至2020年的500余万元。

  依托资源,拓宽特色旅游之路

  发展乡村旅游是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安源镇结合区位优势,依托安源路矿旅游景区,把旅游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工作抓好落实,已形成张家湾村和安源村“两翼齐飞”的全域旅游格局。

  张家湾村充分挖掘秋收起义军事策源地和安源工人运动等珍贵的红色资源,打造了以孔原、吴烈、吴运铎、王耀南等革命先辈生平事迹的“把一切献给党”党性教育基地,并将辖区内的红色景点以点串线、以线促面。同时,通过农村闲置土地流转,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开发菊花产业基地,打造“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段家祠堂新农村点-张家湾村村史馆-‘把一切献给党’安源党性教育基地-农耕采摘园”参观路线,形成一个集红色旅游、游玩采摘、农耕体验、研学拓展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链。

  安源村一手抓“红”、一手抓“绿”,打造了以“安居乐业饮水思源”为主题的马形湾公园,引进了以生态开发为宗旨的“七彩安源”项目,采取“党建+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形成集科研、种植、教育、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构建起“特色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格局,让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新动能。

  留住乡愁,传递绿色文明之美

  村容美、民风淳、文化兴,是培育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软实力”。近年来,安源镇以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按照“四精”理念,持续开展“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全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活便利、生态宜居的美丽新农村。

  以生态宜居为建设目标,该镇整合各类资金7300余万元,改造提升道路6.4公里、打造省级新农村建设点6个,改造修建村民活动广场2个、种植树木累计1400余棵、新增绿化活动场所1200余平方米、全镇农户垃圾收集处理率达100%、改厕率达96%以上;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新建浆砌石护岸2公里,清理沉积淤泥近1500吨;建成“1+8+N”污水处理体系,特聘环保专家团队,量身打造“河道管家”服务,推动河道治理迈上新台阶。

  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助推文明乡风向善向好,近年来,十里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石板村被评为全市文明村。该镇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组织实施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星级文明户”创评、文明村镇创建、志愿服务队、身边好人评选等“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农村道德建设植根于乡土,新时代文明风尚成风化俗洒进人们心中。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